甲氧沙林液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40106/4322639.html

文/周满茹(副主任中药师)

赤小豆又名赤豆、红饭豆等,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即可。

赤小豆为食药两用佳品。食用可煮汤,如赤小豆薏米汤、枸杞红枣赤豆汤;又可熬粥,如赤小豆补血养生粥等;还可制作豆沙馅、豆奶等美食。

此外,赤小豆还有药用价值,是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药。

赤小豆的功效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无毒,入心、小肠经,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植物甾醇、三萜皂苷、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钙、磷、铁等成分,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等症。

据《神农本草经》载,赤小豆“主下水,排痈肿脓血”。在《朱氏集验方》中曾记载,宋仁宗在东宫时患腮肿,命道士赞宁治之,赞宁取赤小豆七十粒为末,敷之而愈,并称“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涂之,无不愈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小豆所含的皂苷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于肾脏病和心脏病均有一定疗效;所含的叶酸有催乳功效;还具有一定的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等作用。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很适合食用赤小豆。

临床治湿热蕴结小便不利,下肢浮肿,配赤茯苓;治水肿胀满配商陆;活血行瘀、渗湿清热配当归;配麻黄可宣肺利湿;配连翘,既能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毒;配鸡子清外用调涂,治热毒痈肿;配白茅根可增强利水消肿、凉血通淋之功,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等症;配鲤鱼熬汤,治脚气及大腹水肿。

常用验方

水肿:取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腹食令饱。

腹水:白茅根30克,赤小豆克。加水煮至豆烂汁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

脚气:炙桑白皮60克,紫苏茎叶30克,赤小豆克。桑白皮、紫苏研为细末,每服6克,用赤小豆煎汤空腹温服,然后将赤小豆任意食之。

肠痔便血:赤小豆克,米醋毫升。煮豆熟后,捞出晾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焙干研为细末。每服6克,温黄酒送服。

湿热气滞瘀凝所致肠痈:赤小豆克,薏苡仁克,防己、甘草各6克。水煎服。

肝硬化腹水:赤小豆克,活鲤鱼1条(重1斤以上)。同放锅内,加水0~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剂,连续服用,以愈为止。

痈疽初起:赤小豆适量。研末,醋调敷之。

流行性腮腺炎:赤小豆50~70粒。研成细粉,和入温水、鸡蛋清或蜜,调成稀糊状,摊在布上,敷于患处。一般1次即能消肿。

小儿重舌:赤小豆适量。研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涂于舌上。

风瘙瘾疹:赤小豆、荆芥穗各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

饮食宜忌

赤小豆的功效良多,适宜各类型水肿之人(包括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以及肥胖症等患者食用。

此外,赤小豆也适宜产后缺奶和产后浮肿者食用,可单用赤小豆煎汤喝或煮粥食。

赤小豆的药性是下行的,有消肿利尿的功效,对于尿频、小便清长者来说是不适合的。

此外,身体比较瘦弱的人也不宜过食赤小豆;被蛇咬者百日内食用赤小豆,会引发严重的后遗症;常鼻衄者最好忌食赤小豆。

欢迎加入医食参考-食疗群

有不定期福利发放哦

食疗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zy/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