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味中草药紫菀,您见过这种灿若
小孩白癜风初期症状 http://pf.39.net/bdfyy/zqbdf/140330/4364837.html #01 紫菀名字的来源 紫菀是菊科植物,它的拉丁语名称是AstertataricusL.f.,它的花瓣就像闪烁着的小星星,而拉丁文的Aster正希腊语?στ?ρ「星辰」之意,所以这也是紫菀拉丁文得名的原因。那么在汉语中,它为什么叫紫菀(yuàn/wǎn)呢?“菀”又该怎么读呢? “紫”当然是因为它的小花是紫色的,但是您可能没有注意过,它的根也是紫色的呢,所以用“紫”描述它太恰当了。 那“菀”又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两种解释。一是《说文解字》解释“菀”为:“从艸(cǎo)。宛(yuàn)聲。詩菀彼北林,有菀者柳。假借爲鬱(yù)字也。”在现代汉语字典中,菀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读wǎn,也可以读yù,它表示草木茂盛的样子或者郁结、郁积的意思。另一种解释是柔软的意思,《康熙字典》引用了《本草崇原》中:“紫菀,其根色紫而柔宛(wǎn),故名。”通过以上这两种解释,大家可以发现无论读yuàn还是wǎn都是对的,所以要是有人问您紫菀怎么读,您可千万别为难,大声告诉他紫菀两种读音都是正确的。 它还有一个别名,叫返魂草,代表着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在困境中不会死去的信念,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即便在深秋,枝叶零落,它柔弱的枝干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而且它经冬不死,虽然花叶枯萎,在来年春天仍会重新活过来(因为紫菀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所以得名返魂草。 紫菀在东北多见,主要生长在山地或者河边的草地里。 #02 紫菀的植物形态 紫菀是多年生植物,它开花前后形态有着非常大的变化,在开花前它只有几片大大的叶子,叫根生叶。 紫菀的根生叶没有茎,只有叶片基部渐渐变窄,延伸而成的长长的叶柄,连着地下的根,靠近根地方都是紫色的。 它的叶柄两面都稀疏的生有细细的小硬毛。 紫菀的叶片是椭圆状披针形的,大者可有两个巴掌大,边缘像锯齿一样。根生叶叶片多是三五片丛生在一起,会在开花后脱落。 紫菀开花后会就有一个直立的茎,此时茎上的叶子已经和根生叶大不相同了,此时的叶子叫茎生叶。 茎生叶叶片是对生的,呈狭长的椭圆形或披针形。茎生叶和根生叶不同,它的先端很尖,常常带有一个小尖头,从中间开始渐渐变窄,缩窄成一个狭长的基部,没有根生叶的那种叶柄。在茎的顶端会有分枝,每一枝都孕育着待放的花蕾。 紫菀的花是头状花序,一个梗上有好几朵花,排列起来像小伞一样,所以这种排列方式就叫伞房状排列。 花朵外层的紫色花瓣的形状像舌头一样,所以叫舌状花,它的花朵不大,比一元硬币大一点,花瓣是蓝紫色,在基部会变成管状。 上面有一枚花柱,柱头在顶部非常可爱地劈了个叉,变成了两个叉。 内部的黄色花是管状的,所以叫管状花,它和大米粒差不多长,头部有五个裂。 白白细细的花药可以合在一起把高凸的黄色花柱包围起来。 紫菀的瘦果是扁平的,有一侧弯曲,形状像常见的刮痧板,但是却只有沙粒大小。它身上长着长长的白色或淡褐色冠毛,冠毛比大米粒还长,接近瘦果本身的3~4倍长。紫菀在8月开花,9~10月结果。 紫菀根是一簇一簇的生长,有很多长长的细根。 紫菀外皮是灰褐色的,晒干后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质地柔软,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有紫边。闻起来微微有香气,尝起来味甜,略有点苦味。 紫菀入药部位正是根茎,春秋季采挖。在晒干的过程中,药商一般都会把须根编成小辫,所以饮片又叫“辫紫菀”,以根长、色紫、柔韧、干净无杂质者为佳。 #03 紫菀的药用价值 辛,苦,温下气消痰,止咳平喘古代先人们通过他们独特的智慧发现了紫菀的功效,即通过开肺气而止咳平喘。神奇的是,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同样发现了它行气的作用,当把紫菀粉末的滤液振摇1分钟后,会产生持久性泡沫,这些泡沫10分钟内不会消失。 通过这个现象,小编想到了上山采药时老师讲解过的一种植物:萝藦,将萝藦的根放到水里后,水中会冒出许多泡泡,而冒泡泡这种现象就是说明这种植物有很强行气的作用。 紫菀入肺经,所以它有很强的开肺气的作用,那么它可以通过开肺气治疗哪些疾病呢?首先就是咳嗽咳痰。紫菀以根入药,它的根生长时呈下行之势,所以紫菀可以肃降肺气。 肺气正常的状态是既要向上宣发,又要向下肃降,才能维持气机运转的正常。如果肺气上逆太过,就会引发咳嗽,此时就可以用紫菀来降肺气止咳。 紫菀还可以化痰,在《本经》中就记载了把干净的紫菀根放入喉咙,一会儿就会出现痰涎,可见其化痰的功效多么显著。 除了止咳化痰,紫菀还可以治疗肺痿和肺痈。因为如果肺气失于宣肃,郁闭在肺中,那么肺气就可以郁而化热,热气化火,就会灼伤肺部,出现肺痈,日久变成肺痿。这两种疾病都可以出现咳血的症状,所以《药品化义》中说“紫菀为肺中血药”,就是因为它能够通行肺中气血,防止郁而化热,治疗咳血颇有疗效。 紫菀下气消痰的时候生用,补虚止咳的时候蜜用。紫菀本身有补性,用蜂蜜炮制后补肺的效果更加显著。 除了治疗肺系本身的疾病,紫菀还能通过开肺气通利二便。中医有个术语叫“提壶揭盖”,意思就是提着水壶倒水如果倒不出来怎么办?很简单,把壶盖打开就可以啦~ 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生活经验,这一点在中医里同样适用。中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以理解为它俩是相通的,所以开肺气就可以治疗大小便不通。 写过《史载之方》的史堪,是宋神宗、徽宗年间的进士,官至郡守。他就是因为用一味紫菀治好了蔡京的便秘证而名闻一时,有人甚至称赞他和名医许叔微医术相伯仲,因此,他就不做官开始看病了,可谓是宋代士人而医的一段佳话。 紫菀出现在很多名方里,比如我们常见的紫菀散,止嗽散,还有中成药肺宁颗粒,它们止咳化痰的效果都很好,有需求的朋友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哦。 #04 紫菀的药用品种 紫菀是菊科植物,在植物界有一句笑话儿:“菊科植物认不出,通通踩死。”由此可见,菊科植物种类是多么丰富,连植物学家都感到头疼呢!紫菀属于紫菀属,单是紫菀属就有多种植物,所以入药的紫菀肯定不止一种啦。在东北、华北等地,入药主要是菊科紫菀属的紫菀。而在新疆地区,入药主要是阿尔泰狗哇花(阿尔泰紫菀)的根,如下图。 西藏地区:缘毛紫菀及重冠紫菀的根及根茎入药,下图为缘毛紫菀。 在东北、华北、陕西、云南、四川、新疆等地:菊科橐吾属多种植物的根部作紫菀入药,商品统称为“山紫菀”或“硬紫菀”。质地硬容易折断,气香而微辣。原植物主要有肾叶橐吾、西伯利亚橐吾、狭苞橐吾、四川橐吾、大叶橐吾、裂叶橐吾等。下图为肾叶橐吾。 有一点必须注意,不同橐吾所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含量不同,鹿蹄橐吾的PAs含量是这类植物中最高的,高达2.18‰,具有明显肝毒性,所以大家在使用紫菀时要格外谨慎,尤其是对孕妇。 另外还有一种白花紫菀,叫做“白菀”或“女菀”。功效和紫菀相似,但现在基本不用了。 紫菀的伪品有很多,《本草乘雅半偈》记载:“今人多以车前及旋覆根,赤土染过伪充,不可不慎。”现代人主要用一种滇紫菀(如下图),即牛尾参的根茎来伪充紫菀。 滇紫菀的长度比正品长,有7~15厘米,它的质实更脆更易折断,口尝味淡,没有紫菀的甜味,微苦而发凉。 #04 紫菀的历史文化 紫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明代有一个诗人黄衷,就经常把紫菀用在自己的诗歌里,比如“畦丁收紫菀,野客饷雕菰”;明代王夫之也写过“紫菀朝霞雨,黄连夕照烟”,这首诗每一句都包含中药,可谓匠心独运啊! 紫菀的花语有一直在乎你和思念、回忆、追想,这种美丽的花儿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把它送给家里的长辈,祝福他们寿比南山,也可以献给已故的亲友,表达自己的追思。 下面是给学医的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萎蹶,安五脏。 《名医别录》:味辛,无毒。主治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药性论》:臣,味苦,平。能治尸疰,补虚,下气,及胸胁通气,治百邪鬼魅,劳气虚热。 《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渴,润肌肤,添骨髓。 《开宝本草》:味苦、辛,温,无毒。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本草衍义》:益肺气,经具言之。 《本草纲目》:紫菀,肺病要药。今人多以车前、旋复根伪之。肺本自亡津液,又服走津液药,为害滋甚,不可不慎。 《本草经疏》:紫菀感春夏之气化,而兼得地中之金性,故味苦温。《别录》兼辛无毒。入手太阴,兼入足 阳明。苦以泄之,辛以散之,温以行之,辛先入肺,肺主诸气,故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亦辛之力也。痿蹶者,阳明之湿热熏蒸于肺,则肺热而津液不能下滴,伤其气化,以困水之上源,故为痿蹶也。肺为五脏之华盖,而主诸气,肺安则能朝百脉,散精布液于各脏,故云安五脏也。疗咳逆吐脓血,止喘悸者,散肺气之邪也。能安五脏,故治五劳及体虚不足。小儿也惊痫亦虚而有热故也,热散则惊痫自止矣。得蜜蒸焙良。 简误: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 《本草蒙筌》:味苦、辛,气温。无毒。忌雷丸、远志,恶瞿麦、天雄。畏茵陈蒿,使款冬蕊。主咳逆痰喘,肺痿吐脓;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虚劳不足能补蛊毒痿NFDDC堪驱。仍佐百部款冬,研末姜梅汤下。共治久嗽,立建神功。款冬蕊各一两,百部五钱为末,每服三钱。生姜乌梅汤送下食后及临卧时各一服。 图文编辑:高峰 排版:朱昱林 校正:杜佳蓉杨懿 指导教师:张会永吴威魏延军 张会永谢谢您的支持,鼓励老板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zy/8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秘方人手一份中医秘方,寻方不易,请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