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

地骨皮 Dìgǔpí(《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干燥根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切段。本品气微,味微甘而后苦。以块大、肉厚、无木心、色黄者为佳。生用。

甘,寒。归肺、肝、肾经。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1.阴虚潮热,骨蒸盗汗 本品甘寒清润,入肝、肾经,善清虚热、除骨蒸,为凉血退热除蒸之佳品。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等,常与知母、鳖甲等清热养阴药配伍。.肺热咳嗽 本品性寒,入肺经,能清泄肺热。治疗肺火郁结,气逆不降之咳嗽气喘,常与桑白皮、甘草配伍,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3.血热咳血衄血 本品甘寒,入血分能清热凉血以止血。治疗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尿血等,常配伍小蓟、侧柏叶、白茅根等凉血止血药。

4.内热消渴 本品能清热泄火而生津止渴。治疗内热消渴,常与天花粉、生地、麦冬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外感风寒发热或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1.化学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甜菜碱、苦可胺A、莨菪汀、枸杞子酰胺、阿托品等。还含有有机酸、酚类及甾醇等。

.药理作用 本品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乙醚残渣水提取物等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浸膏有降压、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及病毒有抑制作用。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注射液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此外,尚有止痛作用。

拓展阅读:《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地骨皮

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根皮。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清虚热,泻肺火,凉血。

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消渴,肺热咳喘,吐血,衄血,尿血。

刘绍勋经验:地骨皮是枸杞的根皮,甘淡而不腻,淡凉而不寒,滋肾阴而清肝火,走肌表而降肺热,故适用一切阴虚火旺之证。我有两点体会:

其一,临证应用地骨皮,与清热、养阴之品合理配伍,十分重要。例如,清肃肺热,须与生石膏、滑石配伍;退骨蒸痨热,应与青蒿、女贞子之类合用;补益正气,方中加入沙参、麦冬、五味子等,疗效尤其显著。

其二,用足药量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一般书上的常用量,是在15~30g,我认为地骨皮的基本用量不能少于50g,否则疗效较差。

十年前,遇一女性患者,西医诊断为“肺结核进展期,有活动病灶”,长期低热不退,因对抗生素过敏,故找中医治疗。该患者系中学教师,略知医学常识,因又身体瘦弱,思想负担很重。我参其脉证,拟投秦艽扶羸汤,方中以地骨皮为君,每剂50g。经治3个月有余,低热完全消退,体质大见恢复,拍片见病变钙化吸收,心情愉快,上班工作。

以我之见,治疗肺痨,初期严格控制病情进展实属关键,而滋阴降火之法应为其基本治则。在滋阴降火的方药中,地骨皮是不可缺少之品。

我认为,凡是大病初愈或因外感传里化热未愈等,由于气阴两伤,造成低热缠绵者;凡经透视、化验等西医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而午后或夜间必现潮热症状者;病因待查或被称为功能性低热者……都可以重用地骨皮,用滋阴降火之法进行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名老中医医话》)郝现军等经验:地骨皮治上消化道溃疡和口腔溃疡 地骨皮性甘味寒,功能凉血退热,清热止咳。用于治疗阴虚血热,潮热盗汗,烦热消渴,肺热咳嗽、咯血等证。地骨皮还能生肌疗疮,我国古代医家及民间常用地骨皮外用治疗疮疡,笔者受此启发,用地骨皮内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亦收到良好效果。上消化道溃疡辨证属肝火犯胃者,可用地骨皮、吴茱萸、黄连、海螵蛸、大贝母等份,共研细末,每次6g,每日3次,开水冲服。治疗口腔溃疡可用地骨皮0g,五倍子0g,水煎漱口。[郝现军,王冠民.临床用药心悟.上海中医药杂志,,39(11):5]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主编/钟赣生;本文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zy/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