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01

治疗肾虚不纳所致喘证,宜选的方剂是(多选)

A.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B.生脉散合补肺汤

C.保真汤合百合固金汤

D.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D。喘证之肾虚不纳证,其机理为肺病及肾,肺肾俱损,气失摄纳,治当以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参蛤散补气纳肾,二方合用,共奏补肾纳气之功(A对)。对于肾阴虚明显者,不宜过于辛燥,可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滋阴纳气(D对)。生脉散合补肺汤,滋阴益气补肺,适用于喘证之肺气虚耗证(B错)。保真汤养阴益气,适用于肺痨之气阴虚耗证;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肾,适用于肺痨之虚火灼肺证(C错)。

02

下列各项中,属于喘证实喘辨证要点的是(多选)

A.呼吸深长有余

B.呼出为快

C.呼吸气粗声高

D.呼多吸少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根据病机的虚实,喘证分为实喘和虚喘,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实喘呼吸深长有余(A对),呼出为快(B对),气粗声高(C对),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呼多吸少,为肾虚不能纳气的典型表现,属于虚喘(D错)。

03

治疗喘证痰热郁肺者,应首选(单选)

A.定喘汤

B.桑白皮汤

C.清金化痰汤

D.导痰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喘证之痰热郁肺证,其机理为邪热郁肺,蒸液成痰,肺热壅滞,肺失清肃,治疗应以清肺化痰、宣肺平喘为法,方用清热肃肺化痰的桑白皮汤(B对)。定喘汤,有清热化痰,兼以解表的作用,常适用于哮病之热哮证的治疗(A错)。清金化痰汤,仅有清热化痰之功,而无宣肺平喘之力,常用于咳嗽之痰热蕴肺证(C错)。导痰汤,功用燥湿化痰,行气开郁,适用于厥证之痰厥证(D错)。

04

治疗肺气虚耗所致喘证,应首选(单选)

A.生脉散合补肺汤

B.金水六君煎

C.六君子汤

D.保真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喘证之肺气虚耗证,其机理为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治疗应以补肺益气养阴为法,生脉散益气养阴,补肺汤补肺益肾,两方合用治疗肺气虚耗所致喘证(A对)。金水六君煎,有补肾化痰之功,适用于哮病之肺肾两虚证(B错)。六君子汤,有健脾益气、燥湿祛痰的作用,适宜于哮病之肺脾气虚证(C错)。保真汤,有补气养阴,兼清虚热之功,适用于肺痨之气阴耗伤证(D错)。

05

喘证的病因(多选)

A.外感风寒

B.饮食不当

C.情志内伤

D.劳欲久病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D。喘证常见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风寒,风寒袭于肺,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宣畅,气机壅阻,上逆作喘(A对)。风热犯肺亦可致肺气上逆而作喘。饮食不当,过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损伤脾胃,以致脾湿不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肺气壅阻,升降不利,发为喘促(B对)。情志内伤,情志不遂,忧思气结,气机不利,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则气逆而喘(C对)。劳欲久病久咳伤肺,或病久肺虚,气失所主,气阴亏耗,因而短气喘促(D对)。

第一章肺系病症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29道)

第四节喘证

考点一:喘证的概念及历代沿革

1.喘证的概念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严重者可致喘脱。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

2.喘证的历史沿革

(1)喘证的名称,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最早见于《内经》,书中提出肺为主病之脏,且可涉及肾、心、肝、脾等脏,描述了喘证的症状表现,提出喘证的病因既有外感又有内伤,病机也有虚实之别。

(2)《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中,“上气”即指喘息不能平卧的证候,其中包括“喉中水鸡声”的哮证和“咳而上气”的肺胀等病,并列方治疗。

(3)《景岳全书·喘促》篇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二大类,作为辨治纲领。

(4)《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这些论点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考点点拨

此考点结合考纲重点掌握张景岳对喘证的虚实论治。

考点二:喘证的病因病理

1.病因

喘证的成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内类。外感为六淫侵袭,内伤可由饮食、情志,或劳欲久病所致。

2.病机

(1)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2)病理性质: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等宣降不利;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病情错杂者每可下虚上实并见。

(3)病理转归:本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每多影响到心。因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宗气贯心肺而行呼吸,肾脉上络于心,心肾相互既济,心阳根于命门之火,心脏阳气的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气皆有密切关系。故肺肾俱虚,亦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出现喘汗致脱,亡阳,亡阴的危局。

考点点拨

此考点主要考查喘证的病因病机,应重点掌握其病因病机及喘脱等危重急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考点三:喘证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喘证辩证首先应审其虚实。

1.实喘

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因于外感者,分病骤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因于内伤者,病程多久,反复发作,外无表证。

2.虚喘

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苦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

(二)治疗原则

喘证的治疗原则应分清虚实邪正。实喘主治主要在肺,治宜驱邪利气,区别寒、热、痰的不同,采用温宣、清肃、化痰等法。虚喘其治在肺、肾、而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针对脏腑病机,采用补肺、纳肾、益气、养阴等法。虚实夹杂,下虚上实者,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

(三)分证论治

记忆歌诀

证型口诀:表寒肺热风寒袭,痰热痰浊气郁痹,肺气肾虚正喘脱。

方药口诀:风寒麻黄合华盖,表寒肺热麻石甘,痰热郁肺桑白皮,痰浊阻肺二三子,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汤,肾虚金匮参蛤散,正虚喘脱参附服。

1.实喘

(1)表寒肺热证

临床表现: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吐稠黏,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舌质红,脉浮数或滑。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2)风寒袭肺证

临床表现: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兼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前方解表散寒力强,后方降气化痰功著。若得汗而喘不平,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和营卫,宣肺气;若属支饮复感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多泡沫,可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

(3)痰热郁肺证

临床表现: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黏稠色黄,或夹血色,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大便或秘,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

(4)痰浊阻肺证

临床表现: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闷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苔厚腻,色白,脉滑。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肺气郁痹证

临床表现: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但喉中痰声不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舌苔薄,脉弦。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2.虚喘

(1)肺气虚耗证

临床表现: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呛咳痰少质黏,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舌质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代表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兼中气虚弱,脾肺同病,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者,又当补脾养肺,益气升陷,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虚不纳证

临床表现: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苔淡白或黑润,脉微细或沉弱;或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肾阴虚可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以滋阴纳气。如兼标实,痰浊壅肺,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此为“上实下虚”之候,治宜化痰降逆,温肾纳气,用苏子降气汤。如阳虚饮停,上凌心肺,而喘咳心悸或水邪泛滥而肢体浮肿,尿少,舌质淡胖,脉沉细者,可用真武汤。

(3)正虚喘脱证

临床表现: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考点点拨

此考点主要考察喘证的虚实辨证分型及治疗方药,尤其是虚喘,应重点掌握。

考点四:实喘与虚喘,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的鉴别诊断

1.实喘与虚喘的鉴别诊断

(1)实喘

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因于外感者发病骤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因于内伤者,病程多久,反复发作,外无表证。

(2)虚喘

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

2.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的鉴别诊断

(1)咳嗽:咳嗽为主要症状,不伴有喘促。

(2)肺胀:兼有咳嗽咳痰,但有久患咳、喘、哮等病史,病程长,缠绵难愈,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除喘咳上气外,常伴胸部膨满,胀闷如塞,甚则见唇甲发绀,心悸,水肿,昏迷,喘脱等危重证候。

(3)喘证:以气息言,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随疾病的治愈不再复发。

从三者关系看,哮证与喘证病久不愈,可发展为肺胀,肺胀又可见哮、喘之证,肺胀因外感诱发,病情加重时可表现为痰饮病中的“支饮”证。

考点点拨

此考点一般掌握即可,注意疾病之间的鉴别。

考点五:咳嗽、喘证、痰饮与肺胀的疾病转化,咳嗽与喘证的疾病转化

1.咳嗽、喘证、痰饮与肺胀的疾病转化

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内停,每因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加重,久病肺虚,如内伤久咳,支饮,哮喘,肺痨等肺系慢性疾病,迁延失治,痰浊内停,气还肺间,日久导致肺虚,成为本病的发病基础。

2.咳嗽与喘证的疾病转化

咳嗽反复发作,久病肺弱,咳伤肺气,肺之气阴不足,以致气失所主而短气喘促,久病迁延不愈,由肺及肾,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逆气上奔而为喘,若肾阳衰弱,水无所主,凌心射肺,肺气上逆,心阳不振而致喘,则属虚中夹实之候。

考点点拨

此考点应重点掌握疾病的相互转化。

考点六:喘证的临证备要

1.注意寒热的转化互见。

2.掌握虚实的错杂

本病在反复发作过程中,每见邪气尚实而正气已虚,表现肺实肾虚的“下虚上实”证。因痰浊壅肺,见咳嗽痰多,气急,胸闷,苔腻;肾虚于下,见腰酸,下肢欠温,脉沉细或兼滑。治疗宜化痰降逆,温肾纳气,以苏子降气汤为代表方,并根据上盛下虚的主次分别处理,上盛为主加用杏仁,白芥子、莱菔子,下虚为主加用补骨脂、胡桃肉、紫石英。另外可因阳虚饮停,上凌心肺,泛溢肌肤,而见喘咳心悸,胸闷,咳痰清稀,肢体浮肿,尿少,舌质淡胖,脉沉细。治当温肾益气行水,用真武汤加桂枝、黄芪、防己、葶苈子、万年青根等。若痰饮凌心,心阳不振,血脉瘀阻,致面、唇、爪甲,舌质青紫,脉结代者,可加用活血化瘀之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泽兰等。

3.虚喘尤重治肾,扶正当辨阴阳

虚喘有补肺、补肾及健脾、养心的不同治法,每多相关,应结合应用,但肾为气之根,故必须重视治肾,纳气归原,使根本得固。

4.对于喘脱的危重证候,尤当密切观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考点点拨

此考点为年新增考点,此考点一般了解即可。

青医说

用心做中医在线教育

■■■■

编辑:芩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mr/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