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方是有着多年悠久历史的中药传统剂型,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纠正亚健康状态、防病治病、四季调理的作用,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根据各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症状综合辨证而处方配制,这款免煎煮、服用方便的中药制剂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调整的用药特色,在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临床上对身体虚弱、容易感冒、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头发早白、抑郁、形体瘦削或体力不支的慢性疲劳综合症,食欲下降、腹胀不适、腰酸膝软、下肢乏力、精力减退,体质下降、难以胜任紧张烦劳的工作;胸闷气短、情绪波动、烦躁易怒、口干咽燥、渴欲饮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夜寐不安、睡眠障碍或稍静即困;黄褐斑;胃肠功能紊乱;神疲倦怠、动则气喘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及急性疾病恢复期的调养,干燥综合症、类风湿关节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贫血、骨节疼痛、畏寒肢冷、腹中冷痛、尿频遗尿、性欲减退、月经不调、不孕症等,以及大病后康复或增强体质:如手术后、放化疗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等身体虚弱者的调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现将本人膏方疑难病症临床应用举隅如下:

病例一:前额如物敲打案

刘某,女,41岁

头部前额疼痛,似有物敲打感,局部喜按,做CT等检查无异常,考虑“神经性头痛”,每于痛时服去痛片可稍缓解,但近年发作次数频繁,程度加重,服去痛片已不能缓解,赴某院以“脑动脉血管扩张性头痛”予麦角胺咖啡因治疗未获显效而停药。刻诊:头痛且胀,头部前额疼痛尤剧,似有物敲打感,局部喜按。素觉畏寒倦怠,时感胸闷、喜叹抑郁,口苦、口干喜冷饮,间有心悸心跳增快,夜难入寐,便溏,每日1-2次。月经愆期未至。舌黯,苔薄白,脉细。

既往病史:乳腺增生、胃炎病史

辩证:肝肾亏虚、阴阳失调

治法:补益肝肾、燮理阴阳

处方:益肾川龟汤加减(自拟方)

当归、杜仲、牛膝、覆盆子、菟丝子、锁阳、核桃仁、肉桂、阳起石、川芎、续断、麦芽、黄芪、沉香、神曲、丹参、党参、陈皮、芡实、谷芽、香附、鹿茸片、五味子、寄生、韭菜子、桑螵蛸、肉苁蓉、女贞子、枸杞子、龟甲胶(烊化)、黑顺片(先)、仙茅等

一料膏方后,头痛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程度减轻,又服二料余症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病例二:频繁眨眼案

宁某,女,9岁

一年前暑假外出旅游出现频繁眨眼,医院专科检查未见异常,半年后出现嘴角抽动现象,伴纳呆、烦燥、喜叹,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弦略数。

既往病史:体健

辩证:痰火上犯、气机逆乱

治法:清热泻火、化痰潜镇

处方:袪风宁心汤加减(自拟方)

防风、蜈蚣、生青礞石(先)、铁落(先)、生赭石(先)、生龙骨(先)、蜜麸炒僵蚕、人工天竺黄、龟甲胶(烊化)、生薏苡仁、桑白皮、法夏、首乌藤、玫瑰花、生白芍、山药、建曲、生栀子、石菖蒲、钩藤、桑叶、柴胡、黄芩、杏仁、百合、郁金、茯神、远志、桂枝、陈皮等。

一料膏方后,频繁眨眼、嘴角抽动等症缓解,随访一年,未见异常。

病例三:舌头似开水烫灼案

李某,女,41岁

自觉舌头似开水烫灼,尤以午后为甚,伴心烦,纳呆,经前乳胀,腰酸,月经提前、量少。面部黄褐斑较著。舌红少苔,脉弦细。

既往病史:乳腺增生病史

辩证:心肾不交、阴虚血少

治法:滋阴养血、扶阴散热

处方:黄连阿胶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黄连、黄芩、白芍、阿胶(烊化)、龟甲胶(烊化)、生鳖甲(先煎)、葛根、酒女贞子、制何首乌、紫草、柴胡、黄芩、知母、白芷、川芎、郁金、桂枝、茯苓、陈皮、当归、生栀子、淡豆豉、枸杞、桑白皮、炒薏苡仁、牡丹皮、生地黄、炒蒺藜、醋制延胡索、蜜麸炒僵蚕、制何首乌、酒萸肉、酒女贞子、甘草等。

服膏方一料后,上症缓解。半年后,上症又复出现,但诸症明显较前次减轻,继以上方加减再服膏方,随访一年,未再发作。

病例四:如虫行案

洪某,女,57岁

皮疹反复7年,体热时局部瘙痒尤甚,难耐之症则是一身皮肤竟时时有如虫子爬行般,夜间亦发,以至夜寐不安,伴口干喜冷饮,动则汗出。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既往病史:胃炎、子宫腺肌症(内源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左侧附件区囊肿

辩证:肺卫失调、阴虚血热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润燥

处方:凉血消风散加减(自拟方)

玄参、地黄、紫草、牛蒡子、百合、桑白皮、太子参、龟甲胶[烊化]、山药、土茯苓、牡丹皮、蒺藜、白鲜皮、枸杞子、地骨皮、防风、炒僵蚕、地肤子、桂枝、当归等。

膏方治疗诸症缓解,随访二年,瘙痒未见发作。

病例五:咽部异物感案

梁某,女,46岁

咽部异物感逾1年,加重伴咽阻、嗳气1个月。患者述1年多前在探访患喉头癌病友诉述发病详况后,自觉咽部不适,喉头似有物堵塞,吐之不出,时伴紧束不适。1个月前因生气后上症加重感咽部有一肿物阻塞、嗳气。刻诊:自觉咽部有一个肿瘤,阻塞气管,咽部不适,胸闷,胁胀,舌质暗、边有瘀斑、舌苔白,脉涩。五官科检查咽部充血不明显。

辩证:痰气郁结,瘀血阻络

治法:开郁行气,活血化瘀

处方:半夏厚朴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自备)、苏叶、(后下)、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等。

治疗后感觉咽部舒畅,诸症悉除,患者亦不再怀疑自己有肿瘤,心情大悦,再服一料膏方调理脾胃,病告痊愈。

病例六:吞咽困难伴胸痛案

孙某,女,61岁

吞咽不畅伴胸痛渐进加重1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饮食梗噎不顺,进食饼干类干粮需饮水送服,症状渐进加重,逐渐出现吞咽困难,伴有胸闷、胸痛,间有心悸,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医院行胸部CT、动态心电图、上消化道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刻诊:胸骨后疼痛间作,饮食梗噎感,疼痛严重时有反食呕吐,胸闷气短,食欲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舌暗、苔薄白,脉沉细。

辩证:胸阳不振,痰气交阻

治法:宽胸利膈,和胃降逆

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瓜蒌、薤白、法半夏、陈皮、浙贝母、海螵蛸(先煎)、丹参、檀香、砂仁(后下)、公丁香、威灵仙等。

治疗后自诉胸痛、饮食梗咽感明显减轻,诸症著减,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再服膏方一料、巩固治疗。

名医评价膏方节选

1、膏方是中医大方研究的切入点,大方起沉疴(国医大师裘沛然语)

2、“膏方之奇,奇在益寿,膏方之常,常在疗疾。膏方取法,不外于汤丸,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吴尚先著《理瀹骈文》)

3、全国第八届中医膏方交流会上,上海中医院陈以平教授说:“药物用脂质体包埋,效果更好!阿胶可能有脂质体,将中药包埋起来了“。

蒋丽霞个人简历

主任中医师

广东省名中医

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首批“省名中医师承项目”师承指导老师,省三八红旗手,邓铁涛中医医学奖获得者,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痰证专业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中医自然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顾问等。

从医34年,获评“顺德区医学领军人才”。擅长妇儿科、老年病、肝病及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擅长小针刀治疗各类疼痛及中风后遗症等,临床上善用体质辨识及配制膏方养生防病、治疗顽疾卓有成效。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jg/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