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的代表方,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条文中所诉症状气上冲胸,乃邪气上逆;腹痛乃木克脾土、气机不畅;往来寒热,乃热郁少阳、邪正交争。(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王钧石)

  原方中君药李根白皮专治肝气奔豚病,入肝经,清热泻火、下气降逆;黄芩、生葛根清肝泄热;川芎、当归、芍药养血调肝;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散结;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具有养血平肝、清热降逆之作用。

  尉中民教授临证数十载,经验丰富,遵仲景之意但又不拘于古人,审证用药,既严守病机,又灵活配伍,每获良效。现整理医案2则,报道如下。

病案2

王某,男,47岁,年4月20日初诊。

胸部憋闷反复发作2年余。每次发作自觉有气从少腹向上冲至心胸,发作时胸部憋闷较重,痛苦难忍,自己在椅背上来回摩擦背部,或请他人按压捶背则有所缓解。近半年来发作频繁,每周发作2~3次,症状加重,尤其在着急生气时,常常诱发此病发作。伴恶心,纳差,睡眠欠佳,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有力。

既往史:

高脂血症,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冠心病等器质性疾病史。

患者因工作压力大,情志抑郁,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引动冲气上逆,引起疾病发作,属中医奔豚气病之肝气奔豚证,选用奔豚汤加减治疗,以养血平肝、和胃降逆。

处方:

川楝子15g(代李根白皮),桑白皮10g,半夏15g,葛根15g,黄芩12g,白芍12g,当归12g,川芎6g,生姜10g,生甘草12g,生白术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用药后效果显著,胸部憋闷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睡眠好转。守前方进退,治疗月余,临床治愈,随访知未再发作。

按:

临床应用奔豚汤时,李根白皮为主药,如无此药,可以用川楝子或桑白皮代替。本案中尉老师用此二药代替李根白皮亦收到很好的效果。方中加用白术,意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补脾健运,防治肝木克脾,变生它证。

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之主方,主要针对肝热引动冲气上逆之病机,其辨证要点是“气上冲胸”,兼见“腹痛”,而“往来寒热”可见亦可不见。现在临床见到的主症、兼症及伴随症状并非只是局限于条文所描述的范围,所以需根据主要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本案例就提示了现代社会奔豚气病常见病因、诱因及症状更加复杂多变。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易导致肝气不疏、情志郁结、肝郁化热、引动冲气上逆,发生奔豚气病,临床用药需兼加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健脾补气、调畅气机之药。临证时若能谨守病机,随症加减,灵活应用,则势必效如桴鼓。

专家介绍

尉中民 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头痛,头晕,中风后遗症;消化系统的胃肠,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的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妇科疾病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及产后疾病;对虚劳病和疑难杂症积累了一定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挂号费: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

《尉中民教授应用奔豚汤临床验案》

(现代中医临床年7月,21(4))

赞赏

长按







































哪家治疗白癜风权威
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tiesuos.com/sbpjg/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