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桑文化
我国的桑业生产历史悠久,约在五千年以前,先民就在中原大地上开始栽植桑树。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桑”字。《山海经》、《尚书》、《淮南子》等不少古籍中都有对桑树的描述,众多出土文物上也出现了桑树形象。桑树在古人的心中是神圣的,常在住宅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世就把“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青年男女多在桑林中约会,后用“桑中”、“桑间”专指男女约会的地方。古代男孩出生后,要用桑木做的弓,蓬梗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象征孩子长大后有四方之志,用“桑弧蓬矢”指男子的远大志向。“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是西方日落处,太阳落在西边的桑树和榆树间,后用以比喻人的晚年。“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或人生短暂。北魏时期颁布的均田令规定,男子可授桑田20亩,桑田为世业田,不须还官,但要在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榆、枣树。不宜种桑的地方,则男夫给麻田十亩(相当于桑田),妇人给麻田五亩。家内原有的桑田,所有权不变,但要用来充抵应受倍田份额。可见,桑文化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更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谋生方式。 桑作为药用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滇南本草》。这本有着中医药精华汇编性质的医学典籍,早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多年。桑在祖国传统医学中被列为“中药”,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随息居饮食谱》等医学古籍中均有详细记载。桑椹、桑叶既可入食,又可入药,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桑椹、桑叶均被视为防病保健之佳品。年国家卫生部把桑椹、桑叶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农产品之一,为“药食同源”之品种。 二千多年前,桑椹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滇南本草》言其:“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新修本草》言其“单食、主消渴”。《本草纲目》言其:“止产渴,利五脏,通血气,令人聪明生精神。捣汁后服解酒中毒,利水气,消肿。”《本草经疏》认为:“桑椹者,桑之精华所结也,其味甘,其气寒”。桑叶又称神仙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是集清、润两种功效于一身的药物。世界上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有记载:“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本草纲目》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开宝本草》记载:“霜后叶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殊胜”此外,嫩桑枝可去风湿,治臂痛;桑白皮可利尿、止咳、治浮肿。 桑堪酿酒,算得上是我国古代果品酒中的“鼻祖”,也是最早问世的健康酒利用现代酿酒技术结合古代秘方酿制的桑堪酒其营养价值远远高于葡萄果酒。对于人类心脏及免疫系统的治疗及保护有十大作用的微量元素硒含量高于葡萄酒的12.41倍,蛋白质为葡萄酒的8.44倍,赖氨酸是葡萄酒的9.23倍,抗氧化物质等也远远高于葡萄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zy/95.html
- 上一篇文章: 蛋白桑桑叶茶的功效与禁忌
- 下一篇文章: 化繁为简,一味药也能治病65种单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