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习惯,就是:“只要是自己的东西,不管好不好,都要藏起来。”

而想要传承下去,无非就是“传男不传女”,口耳相传,亲自跟着师傅学习,才能学到那么一点点有用的东西,还不是随意怎么样做都能

而医术这种技能,那更是不能传给外人,只能传给自己的儿子或者是只能传给自己的亲身女儿,而在家族里,选择传给儿子的,还是大多数人。

沈氏医科创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由沈庶这位开山鼻祖创建而成。沈庶本着“不为良相为良医”的信条,开始了沈氏一族的中医源头。

而沈氏一族的开山鼻祖沈庶,则以治疗女科诸疾,还通晓各种内科的疾病治疗,因此,在长时间的行医过程当中,积累了相当多关于女科诊治疾病的经验,因此留下了著作《女科抉微》、《内科证治》等珍贵的医学典籍。

直到现在的第二十代传人弟子丁京生也是其中的一位传承人,沈氏女科整整传承了多年,而他们的专科方向就是女科,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妇科方向。

本期讲师

丁京生

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并于年获得国家职业药师资格证,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现在任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

曾经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沈绍功教授临证学习多年,系沈教授亲传弟子之一。

沈氏女科崇厚堂,-05-:01

发布者:沈氏女科

年曾经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首届《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有幸聆听了邓铁涛、颜德馨、路志正、焦树德等15位名老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介绍和一些独特方剂的临床应用。

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学识,还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知识,提高了诊疗水平。

年初曾经奔赴德国、奥地利讲授中医中药课程兼带教实习。

现在主要致力于中医内科杂症的治疗,尤其擅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腿疼痛、痛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中风后遗症、头痛、失眠、健忘、抑郁症等。

对于肿瘤术后调理,中医药对肿瘤放化疗的减毒增效;如何预防肿瘤复发及转移,中、晚期肿瘤患者环节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期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曾经参与编写《历代中医治则精华》、《中医脑病现代研究进展》、《名医名方录》等专业书籍,其中《历代中医治则精华》于年获得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医脑病现代研究进展》于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著作三等奖。

代表论文:

1.《中医治则的多层次思想》;

2.《尪痹从痰论治》;

3.《化浊清热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4.《萸芪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例临床观察》;

5.《扶正消症胶囊治疗中路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例临床观察》;

6.《清热散结颗粒治疗中、晚期肺癌例临床观察》

沈氏女科崇厚堂,-05-:01

发布者:沈氏女科

作为沈氏医学的传承人,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到真正的医学传承,将中医的传承绝学薪火相传下去,我们同样邀请了作为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中国名老中医的沈绍功的亲传弟子丁京生教授,为我们现有的学习中医的人提供一堂专业的医学临床学习的机会,详情戳:中医大咖治肿瘤之可知、可治、可愈的临床经验

那么,作为沈氏女医的亲传弟子之一,丁京生教授的师傅是谁呢?

沈氏第19代传人沈绍功教授。

他是一位中国近现代名老中医当中的一位翘楚。他是中国近现代的名老中医之一,拥有者众多的头衔和荣誉,但是,说来他最大的公绩还是将中医的传承第一次公布在世人的面前,将古代“传男不传女”的这种偏见习俗打破,实行了全国异性收徒,传承国医精髓的开放传承时代。

沈氏第19代传人:沈绍功

沈绍功出生在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这个传统的中医世家里。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历任中国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科技学术委员。

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胸痹(冠心病)协作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分会常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中国中医急症》杂志副主编,科技部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届专家组成员。

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价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沈氏女科始于明初,传承至今,历经二十代,绵延六百载,至沈绍功已传至第十九世。

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沈氏女科”等第一批64家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国中医药人教函228号文),使沈氏女科学术流派传承余年后,首次得到国家政府的认可。

年崇厚堂沈氏女科疗法被列入第四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沈绍功经常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作为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他抛弃门户偏见,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规,通过家族传承、硕博培养和师带徒相结合等形式大力培养传承人才,打造沈氏女科流派人才群体,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传、帮、带”的合理人才梯队。

年,沈绍功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儿子沈宁医师和弟子韩学杰博士成为了学术继承人。绵延十九代的沈氏医术,在口传心授了余年之后,终于由政府认可传到了第二十代。

学术思想:

1.冠心病的丛谈论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空气环境的日渐污染,使冠心病的中医证候谱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证类已较少见,而痰浊闭塞证类却大量增加。

因此,应当大力提倡冠心病从痰论治,以疗效确切,安全稳定为目标,其立法应当从“补气活血”转到“补气祛痰”,从“理气活血”转到“痰瘀同治”上来,从传统方剂入手,首创了温胆汤合三参饮化裁组方。

由于切中临床证类,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收到明显的效果。

2.痰淤同治

“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及主要病理产物。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而生成。

络病是指邪入十五别络、孙络、浮络而发生的病变,是以络脉阻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正所谓叶天士“久病入络”、王清任“久病入络为瘀”之论,而冠心病多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二者发病特点相似。

辨证要抓住“痰浊闭塞”的6个主证:胸闷满痛、口粘纳呆、头重肢困、形胖痰多、苔腻脉滑。常有“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其中尤以苔腻为重,但见苔腻便是,他证不必悉具。

主方为温胆汤合三参饮化裁。

主药有7味:竹茹10g,枳壳10g,云苓10g,陈皮10g,党参10g,丹参30g,苦参10g。

为提高疗效有三助:

其一,分辨寒热,痰形立法。热痰苔黄痰粘,选加黄连10g,天竺黄10g,浙贝10g;寒痰苔白痰稀,选加桂枝10g,半夏10g,生姜3g。狭义痰重在消导,选加莱菔子10g,葶苈子10g,生山楂15g,海藻10g;广义痰重在透豁,选加石菖蒲10g,郁金10g,桔梗5g,蝉衣5g。

其二,根据痰性,伍用4法。气虚必生痰浊,伍选补气药:仙鹤草10g,扁豆衣5g,生芪15g;气滞必凝痰浊,伍选理气药:柴胡10g,玄胡10g,佛手10g;寒凝必结痰浊,伍选温通药:桂枝10g,川椒1g,鹿角霜10g;痰瘀必见互阻,伍选化瘀药:三七3g,苏木10g,泽兰10g。

其三,给痰出路,分利两便。利尿选加石苇10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润肠选加草决明30g,白菊花10g和当归10g。

以上诸法均要遵仲景古训,加入全瓜蒌30g,薤白10g,再用酒类20ml浸泡1小时以上。

3.通腑渗毒

冠心病的论治,还有1个有效的辅助,即“通腑渗毒”法,也就是分利两便法。通腑是排毒驱邪的主要途径,特别在心病中,无论虚实均属首要,特别在抢救心梗中是提高成功率,减少复发率的关键。

通腑不能峻下,以润肠为要,其选药有草决明10g,全瓜蒌30g,莱菔子10g,桃仁10g,生栀子10g5味;虚者可选肉苁蓉10g,何首乌10g,白菊花10g和全当归10g。渗毒即利尿法,以排邪毒,常投淡渗利湿的云苓10g,生苡仁10g,泽泻10g,泽兰10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桑白皮10g,王不留行10g8味。

学术创新:

五十年的临床磨练,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在学术上的不断突破和升华,既传承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又充分吸取沈氏女科的宝贵经验并进行不断创新,把沈氏女科由单纯的治疗不孕不育和妇科疾病,扩展到除手术手法治疗的中医全科医学。

并总结创新了24条学术观点:

1.“一切为了临床,疗效是硬道理”。“对中医药相信不够,要迷信;热爱不够,要酷爱”。“原生态就是辨证论治,辨证要准,论治应活”。

2.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舌诊最为客观,一目了然,可以“一锤定音”,但要简化才能实用。三指切脉是中医学的标志,不可丢。脉诊宜粗不宜细,要分清8种主脉和18种兼脉。舌脉是中医的金标准,要放在首位。

3.问诊主要是两口,上口问食欲,下口问两便。

4.中医把疾病分成两大类,即外感时病和内伤杂病。外感病分清风寒、风热,内伤病抓住虚证、实证。

5.舌脉、寒热、咳痰、汗痛4个指标可以辨别风寒、风热。

6.外感病活治有4: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注意透表;重视分利;强调扶正。

7.实证应当采用淫、痰、饮、湿、滞、瘀、食、虫8大纲目,尤以淫、痰、瘀、滞4纲为主。

8.内伤实证活治当痰瘀同治,温胆汤为主方。注意“有痰必致瘀”,“有瘀必夹痰”。

9.内伤虚证应当采用切合临证的“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阴阳气血4个基本虚证和五脏定位证共9个单元加以临证组合,便于舍繁从简,比较精当,又切合临证而辨清虚证。

10.内伤虚证活治: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调肾,“杞菊地黄汤”,“知柏地黄汤”,“二仙汤”随证活用。

11.注意间治取效,处理虚实夹杂:先祛邪,后补虚,祛邪时不伤正,补虚时不恋邪。

12.注意补而不滞,防止虚不受补,重视反佐,注意引经,升清降浊。

13.调经分期论治,经前调气,经期调血,平时调肾。

14.带下病辨虚实,按色论治,重用三子(蛇床子、地肤子、葶苈子)。

15.不孕4法调治:调肾、和营、开郁、祛痰。

16.不育不可一味壮阳耗精,建十二味种子方。

17.保胎脾肾两本同治,创十二味保胎方。

18.乳腺增生、附件囊肿、子宫肌瘤,均应调肾,注意引经。

19.冠心病提倡从痰论治。

20.脑中风治重豁痰醒神,巧配化瘀通腑。

21.糖尿病补气为主,养阴为辅,重用参芪。

22.肺系病有咳喘痰炎热5个主症,首要祛痰。

23.关节炎分虚实,虚者补肝肾,用独活寄生汤;实者祛风湿,创茵陈四逆散。

24.癌症难治并非不治,应当先开胃口,后调阴阳。

科研成果:

1.“猪苓多糖治疗原发性肺癌例扶正作用的临床观察”获年度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成果三等奖。医院。沈绍功为第一作者。

2.“滋心阴口服液”年获得卫生部中药三类新药证书和准字号生产批文,并获国家专利。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沈绍功为第一研制者。

3.“补心气口服液”年获得卫生部中药三类新药证书和准字号生产批文,并获国家专利。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沈绍功为第一研制者。

4.“补心气口服液研制”年3月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重大贡献三等奖。

5.“心痛舒喷雾剂”年获得卫生部中药三类新药证书和准字号生产批文。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沈绍功为第一研制者。(领衔研制的以上3个新药均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医保目录和国家急诊必备药物目录)

6.“心痛气雾剂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获得年度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并被收入国家科委“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年第4期。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沈绍功为课题组总负责人。

7.组织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脾气虚证”和“肝郁血证”展开多学科、多层次、多途径实验和临床研究,分别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三等奖。

8.“心痛口服液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并被推荐年度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参评。年获中国中医研究院荣誉证书及铜质奖章。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沈绍功为课题组总负责人。

9.年“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学术著作:

1.《沈绍功中医方略论》,70万字。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上海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36万字。年3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

3.《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扩大验证学术论文集》,26万字。年4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4.《现代中医心病学》,90万字。年8月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5.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丛书《心血管病诊疗手册》,37万字。年6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6.《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45万字。年9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

7.《中医心病治法大全》,94万字。年10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

沈氏女科崇厚堂,-02-:11

发布者:沈氏女科

沈氏一脉的医学传承:

学习,

永远在路上~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白癜风复色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zy/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