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桑业生产历史悠久,约在五千年以前,先民就在中原大地上开始栽植桑树。桑文化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更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谋生方式。

说起桑文化,随着远古农业和桑蚕业的发展,丝绸之路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时至今日,中国的丝绸制品依旧被世界各国友人所推崇。毋庸置疑,桑椹对中国人来说,一定都不陌生,相反,这也是古老桑文化中的一部分。

桑果又名桑椹、长生果、神仙果。早在多年前,桑椹已是中国皇室御用的补品。年,中国卫生部将桑椹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中。因桑树自身的特性及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椹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

在几千年前,中国第一位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桑椹能止渴,利五脏关节,通血气,安魂镇神,令人聪明”。

相传公元前年,刘邦在徐州被项羽打得丢盔卸甲,急匆匆躲进了一个阴暗的山洞里。虽然躲过了这一劫。但回营后常头痛、头晕的老毛病却突然复发了,以致头痛欲裂,天旋地转,随即腰酸腿软,连大便也难以排出,痛苦不堪。好在当时附近的黄桑峪有桑林密布,所结桑椹盖压枝头。为度难关,刘邦只得渴饮清泉,饥食桑椹。没出几日,头痛、头晕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大便也痛痛快快地解了出来。后来刘邦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仍念念不忘桑椹的救命之恩。

在中药房,桑树从根开始,到桑枝、桑叶,桑白皮再到果实桑葚子,就连经过霜打后的桑叶和烧成灰的桑木都是良药。甚至连树上生长的小虫子都是一味味良药,如桑螵蛸,桑寄生均是难得的治病中药。想想吧,这古老的桑,什么时候不憨厚地福祉万民,守护着我们呢。

桑系一桑枝

桑枝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全国各地均产。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用。

微苦,平。归肝经。

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

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风湿痹证。本品性平,袪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宜于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

煎服,9~15g。外用,适量。

桑系二桑叶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而得,是一种发散风热药,既可内服,也可外敷。

苦甘,寒。入肺、肝经

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内服,煎汤,l.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缀去梗,筛去泥屑。蜜桑叶:取净桑叶力口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叶斤,用炼熟蜂蜜20-25斤)

桑系三桑椹

桑树的成熟果实,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桑泡儿,乌椹等。农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

甘、平,无毒。入心、肝、肾经。

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煎服,9~15克。

桑系四桑白皮

桑白皮在《本经》中又名桑根白皮,在《孟诜》中称它为桑根皮、桑皮,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桑树秋末落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人药。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具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桑白皮的开发利用十分广泛。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

[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处方名]桑白皮蜜炙桑白皮桑皮

[用法用量]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桑系五桑螵蛸

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卵鞘。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深秋至次春采收。置沸水浸杀其卵。

甘、咸,平。归肝、肾经。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阳痿。

煎服,6~10克。

桑系六桑寄生

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古药书称桑耳,性味甘平,能治疗肠风、痔疮出血、衄血及妇人崩漏、带下、心腹痛等。此外,目前临床通用的桑寄生为桑寄生科多种植物的枝叶,但古人认为寄生于桑树者为佳。

苦,平,入肝,肾经。

擅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

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及妇人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等症。

煎服,5-10克。

点击“阅读原文”,走进东方紫成长历程!

赞赏

长按







































上海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zy/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