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
哪里白癜风能治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6703361.html 自己的眼睛红肿,应该算作有火啊,为什么使用清火的药,反而把自己害了呢?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黄元御发现了秘密,原来有很多火热之症是假象,很多是气机升降失常,并非是真正的火!有位叫钱叔玉的人,秋收因为干活太卖力气了,开始咳嗽,有痰,而且最吓人的是唾血,血的颜色是紫黑色的。贫苦人家哪有那么多的钱请大夫啊!就硬挺着,结果这么吐血,一直吐了一年有余。黄元御来了,也吓了一跳。原来,正赶上这位犯病,吐的血"一吐数碗",来不及从嘴里冒出来,就从鼻孔里往外流。黄元御连忙问:"都有什么感觉啊?"这位一边吐血一边说:"肌肤发麻,脑袋痛,身上还感觉忽冷忽热的,口渴,吃不下饭,出汗。" 黄元御点点头,诊了患者的脉,问:"还有什么症状呢?"患者想了想,回答:"还遗精,很容易惊恐,总是很健忘,还有晚上睡眠不好,只要一躺下,就开始喘,只能坐着睡觉,一旦身体倾斜,就会吐血,天气一凉,病就开始重,而且右脚还肿了,大便也是不成形的。"黄元御听完了患者的叙述,说:"我明白你的病情了,你想知道你的病是怎么患的吗?黄元御说:"给乡亲们讲讲我们自己身体里的圆圈的故事吧。"这个圆圈的故事后来被别人看去了,写成了一本书,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中医认为,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是处于动态中的。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脾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发送到全身的。脾的特性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木气得到了营养,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的这个。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各位知道,木生火,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而肾水随着肝木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如果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会出现上面热,下面寒的现象。口渴,眼睛红,口舌生疮,可下面的腿还是凉的。在肺金下降的同时,吃入的东西进入了胃,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要下降。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就是我们说的"胆随胃降"。现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这个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如果人体的右边有病,要考虑一下气机下行是否遇到了麻烦。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这就是黄元御的理论,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黄元御认为是这个圆圈转得不大灵光了,导致上面的气机堵在那里,所以会出现鼻塞等症状。中医以前也说过:九窍不和,皆属脾胃。就是这个道理。 轮子不转,后果是很严重的,心火本来应该下降,结果不降了,就在上面烧,这肺金能受得了吗?胃气也不降了,也往上逆,这下,热气全堵在上面了,而下面该升的也不升了,全是寒气。这下所有的症状就都能够解释了:您看这位钱老乡吐血,那是火都堵在上面,气机逆行啊;您看他胸腹发堵,那是胃气不能下行啊;您看他晚上无法入睡,那是肺胃不降,阳气不能收藏啊;您看他发热汗出,那是肺金受热,肺主皮毛,所以把汗给蒸出来了;您看他遗精,那是下寒啊,肾不封藏;您看他泄泻,那也是下寒啊。这个药(下气汤)服用了一个月,病就痊愈了.有人看到这个方子该奇怪了,这也没有止血的药啊?这也没有治疗吐血的成分啊,怎么能治病呢?这么简单一个方子,它到底是怎么拨动这个圆圈的呢?我给各位朋友解解方子吧:这个方子里面的茯苓,是去湿气的,脾土才能减去负担,向上升,所以茯苓是使得脾土上升的药;这甘草是补脾胃的,坐镇中州,是这个圆圈的轴心;半夏,药性下行,也是燥湿的药,有了半夏,这个胃气就会下行。茯苓、甘草、半夏--构成了这个圆圈的核心,有升有降,这也是麻瑞亭老中医开方子时候必开的药物。方中的干姜,是暖下焦的,一来可以助脾土之升,二来下焦暖,则肾水不寒,才能起到封藏的作用;丹皮是清肝胆之火的,白芍是柔肝的,滋肝经之阴血,丹皮和白芍在一起,可以使得横逆的肝气不再横行,肝气疏达以后,就可以上升了,所以这两味药是疏肝升陷的。而牡蛎呢?牡蛎是下行的,它可以收敛浮火,使之随着胃气的下行而下降,将它们敛至下焦。桂枝按照麻瑞亭老师的解释,那也是疏肝升陷的,可以使肝气温暖,不至于淤滞。这个方子除了脾胃,也特别的重视肝气的疏通,里面若干味药都是调肝气的,这也是黄元御的一个思想,他认为这个圆圈不转,根本的原因是水湿过多,导致脾气不升,但脾气不升最大的结果就是肝气横逆或者下陷。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中医,从黄元御的"下气汤",加减了一下,变成了一个药性有升有降,调和脾胃的方子,这位老人家一辈子基本就用这一个方子治病,来个患者,他就给调调方子,稍微加减,把气机这么一调,患者就好了。他就是用药在人家的身上拨了一下,把这个不大转动的圆圈给重新启动了,结果麻老一辈子"活人无算。尤其是有很多严重的血液病。老马生活比较辛苦,拼命打工赚钱,本来就"生计忧劳",结果由于生活不顺,情绪不好,生了点儿气,结果就中风了(相当于现在的脑梗塞或者脑出血)。症状是左边的手和脚蜷曲着,左边的肢体冰冷,像没有血液一样,浑身的骨头都痛,左边的身体却没有任何的知觉,晚上烦躁,说胡话,无法睡觉,能吃饭,但是不能喝水,喝水就气逆,身体的皮肤发黑。患者得了这个病以后,精神状态非常的不好,觉得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现在看病还要花钱,也没有劳保,医院检查的钱都是向亲戚借的,这未来的日子可怎么过啊?黄元御来了以后,诊了脉,然后问老马:"你痰多不多啊?"老马回答:"痰多啊,先生诊脉真厉害。"黄元御又问:"你的大小便情况如何呢?"老马回答:"大便干燥,小便尿的时候发涩,还有疼痛的感觉。"黄元御点点头,说:"这样吧,我把你患这个病的来由给讲一下吧,大家都听听,以后周围的人有遇到这样问题的,可以有个思路。"这个病首先一定是脾胃虚弱,本来脾土应该是干燥的,可是由于劳累等原因,导致功能下降,这样湿气就多了,脾土的上升就出了问题,本来肝气是可以和脾土一起上升的,可现在脾土不升了,把肝气也给憋在了那里。这个肝气一郁在那里,可了不得了,因为其志为怒,其气为风,如果它郁闷,导致的结果就是风气在体内乱窜,时间长了,体内就会津液消亡,最后就会出现筋脉挛缩,导致中风。您再看看患者的症状吧,他为什么这么悲伤呢?各位不要以为他这只是情绪的问题,这是因为肺属金,是负责输布人体的津液的,它在情绪方面的归属就是悲(其志悲),由于肺现在没有津液可输布,因此燥气动,就产生了悲观的情绪。当然我们也要想到人家的生理问题,不仅仅是情绪,是生理影响了情绪。你再看看他为什么左边身体冰冷呢?那是因为肝气从左边生发。《黄帝内经》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现在肝气特郁闷,憋在了那里,生发之令不行,结果导致这里成为冰雪之地。患者为什么失眠呢?那是因为这个圆圈转不起来,心火不能下降,阳气不敛,结果晚上睡不着觉;他又为什么晚上烦躁说胡话呢?那是因为肝和心是母子的关系(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肝病则心也病,心神乱就烦躁说胡话。呕吐明显,是胃气不能下降的缘故。总之,是这个圆圈的上下旋转出了问题,所以要拨动这个枢机,让它转动才能使身体恢复啊。怎么治疗呢?很遗憾,黄元御只说了要温水燥土、滋木清风之法,没有记载药方。但是我们再看看他写的《四圣心源》里,详细地记载了中风的治疗方法。黄元御有个秘诀,就是用熨法,把药磨成药末,用布包住,放在热炉子上加热,再放在患者的病侧的肢体关节处来回地熨,让药气透入关节肌肤,这样筋脉就慢慢地舒缓了。一般熨三四次后,药味淡了,就要换新药,以患者身体被熨出汗为好。熨药的方子是:左边的身体瘫痪,用何首乌、茯苓、桂枝、附子;右边的身体瘫痪,用生黄芪、茯苓、生姜(另研后放)、附子,黄元御没有写分量,各位可以每种药用二十克一次。至于服药,黄元御也是根据身体偏废的左右不同开出两个方子,左半身瘫痪不灵的,用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甘草二钱、何首乌三钱、茯苓三钱、砂仁一钱;如果是右半身瘫痪不灵,则用生黄芪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关于这个中风治疗的秘密我们揭示的还不够,让我们来看看麻瑞亭老中医的经验吧,看看他有些什么传承。麻瑞亭老中医那里把右半身偏废的叫气虚型,因为中医认为右半身属气;左半身叫血虚型,因为左半身属血。麻老在左半身偏废的血虚型中加入了鸡血藤五钱、丹参五钱、路路通四钱,以通血络;在右半身的气血虚型中加入了夏枯草、茺蔚子、决明子各五钱,以疏肝气。麻先生并没有完全搬用黄元御老师的方子,他在两个方子里各加入了杏仁三钱,以降肺气。两人略有不同,但是思路大概相当。让我们说回这位老马吧,老马同志在服用了黄元御开出的方子以后,十多服药,就拄着拐杖起床了,然后大家都来看他,送客说笑之间,不自觉地把拐杖放在一旁,就起来送客了,居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能走步了(不知病之去也)。治久咳方:细辛3克、五味子5克、薄荷9克、射干9克、法半夏9克、杏仁9克、枳壳9克、桔梗9克、沙参9克、陈皮6克、瓜蒌壳9克、甘草3克,如有黄痰等热证,加入黄芩5克、桑白皮9克。此方我应用多年,治好久咳患者无数,许多都是咳了两三个月甚至更久,医院毫无办法者,一般在四服到五服之间痊愈,不用多服。之后可以用通宣理肺丸或者金匮肾气丸善后。l麻瑞亭用下气汤通治百病之我见麻瑞亭老先生对黄元御老先生的下气汤加减后的汤方在此称为下气升血汤。先看下面的比较。比较表:方剂始创者麻瑞亭黄元御药物作用方剂名下气升血汤下气汤组成云茯苓9克茯苓9克健脾渗湿,治在脾助其升。(相同部分)粉甘草6克甘草6克治在脾胃,和中,助其升降。法半夏9克半夏9克和胃降逆,治在胃助其降。炒杏仁9克杏仁9克(泡,去尖)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炒杭芍12克芍药6克疏肝升陷,兼以平胆。组成粉丹皮9克贝母6克(不同部分)制首乌20克五味3克广橘红9克丹皮,首乌: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贝母,五味:入气分,敛肺止咳。五味:即五味子。味酸、微苦、咸,气涩,入手太阴肺经。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泄,善收脱陷,最下冲逆。贝母: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金泻热,消郁破凝。丹皮: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阴肝经。达木郁而清风,行瘀血而泻热,排痈疽之脓血,化脏腑之癥瘕。首乌:味甘,性涩,气平,入足厥阴肝经。养血荣筋,息风润燥,敛肝气之疏泄,遗精最效,舒筋脉之拘挛,偏枯甚良,瘰疬痈肿皆消,崩漏淋漓俱止,消痔至妙,截疟如神橘红:杏仁:味甘、苦,入手太阴肺经。降冲逆而开痹塞,泻壅阻而平喘嗽,消皮腠之浮肿,润肺肠之枯燥,最利胸膈,兼通经络。麻老将黄元御治右路气滞药改为治右路气滞与升左路血陷并举。黄元御的下气汤是名符其实的下气,几乎所有的药味都是右路降药,它就是一个降药的大集合。升与降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圆运动,升降要平衡,升也是为了降,没有升,降也难以实现,所以麻瑞亭稍稍加入升左路的丹皮、首乌,尽管用了升药,但依然是降大于升,目的还是以降为主,但有了升药的帮助,就如同我们用了两个力臂去旋转一个转盘一样,效果比单纯的用降药要好得多,这符合物理学原理,这是其一;其二,为什么可以用此方作为治疗各种杂病的主方呢?因为人体气机以降为顺,只有通过降才能恢复气机的升降出入的循环。不能用升为主,以升为主容易虚阳外越,相火离位;也不能以调拨中焦为主,调拨中焦,鼓舞脾胃,尽管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还是上面的物理学原理,动力臂太短,不省力,气机转起来费劲,所以要以降为主,这是最省力又符合以降为顺的做法。其三,与全息汤相比较,丹皮必用,生地换首乌,桂枝也算升药,其余降药力量占8成以上,所以全息汤也符合以降为顺的机理,也是左右两路同时调整。其四,从病理上讲,治病应该先去除阻滞,清除病理垃圾,等人体内部清静了,再去恢复气机运动的复原,所以第一步应该是以通为主,第二步恢复一气周流,气机的升降出入循环,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时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yf/4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执业药师每日一练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