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程少为 http://pf.39.net/bdfyy/bdfzg/201217/8505686.html

《伤寒论》中的治火方(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连续几个章节都是讲的《伤寒论》的治水剂,基本上都是温热药组成,但这并不是说《伤寒论》用的都是温热药,《伤寒论》里也有很多清热的寒凉药组成的治火的方剂。我们先讲一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张仲景专为清肺热而设的,是治疗肺热“汗出而喘”的。这个方子的药物组成只有4味药物,全写在方子的名称中了。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石膏、杏仁、炙甘草。

麻黄具有强大的辛散作用,入肺经,可以用来散肺中的病邪,又是平喘的良药,但因性温,在治肺热病症时要注意用量不要太大,而且一定要配伍石膏。

石膏是辛寒之品,入肺经,寒能清热,辛能散热,是治疗肺热的佳品,且石膏的寒凉可以监制麻黄的温燥之性。麻黄配石膏治疗肺热堪称最佳组合,但石膏的用量要大于麻黄一倍以上,这样才能使麻黄专于宣肺平喘而不助肺热。

杏仁配合麻黄宣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以清肺、宣肺为功能核心,可以用于外感发热和肺热引起的诸多病症。

肺热咳喘有什么表现?

肺主呼吸,肺中有热,最常见的就是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导致咳嗽、气喘、呼吸不利,喉中会有很多痰,色黄而稠。咳喘多伴有痰,中医治喘病,辨痰很重要,一般而言,痰是黄色粘粘稠稠的属于热证,用本方;痰是稀稀白白泡沫状的属寒饮,用小青龙汤;而介于两者之间者,用苓桂术甘汤。麻杏石甘汤治肺热,所以病人吐出的痰是粘粘稠稠的,同时会伴有高烧、口渴、出汗、小便短赤、甚至大便秘结,望诊可见病人的嘴唇很红,舌红苔黄。

肺热咳喘病症多见于小儿肺炎、老年人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部感染常是由感冒引起,因肺主皮毛,所以外界的邪气由皮毛侵入可直接犯肺。如果是肺热咳喘,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首选方剂。

麻杏甘石汤治小儿肺炎案

一10岁儿童,高烧、咳喘一周,检查确诊为肺炎,医院治疗,不见好转,仍每天发烧39度以上,白天咳嗽,夜晚气喘,不能平卧在床上,张口呼吸,影响睡眠,其母的同事与我认识,特介绍诊治。患儿来诊时测体温38.5℃,其母向我强调说,到晚上体温会达到39℃以上,患儿坐在我旁边呼呼喘气,咽喉中有痰声,孩子不会吐痰,只能大口的往下咽,咽喉微有红肿,舌苔黄而厚腻(一般打过吊瓶的都会有这种舌苔),脉数。我即开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因有高烧,合上小柴胡汤一起使用,又加上一些化痰平喘的药物,嘱患儿母亲让患儿当天一剂服完,如发烧不退,可服二剂。晚上10点接其母电话,服完一剂,咳喘减轻,体温降下后又升到38.5℃,令她再煎第二剂。第二天一早,其母昨夜11点服第二剂后,温度降到37℃以下未再上升,喘减了很多,患儿熟睡一宿。只是担心体温还会上升,问今天怎么服药?我告诉她,可正常服用,一天一剂。共服5剂,症状全部痊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虽然没有一味所谓杀菌的药,但治疗肺炎特别有效,可加上鱼腥草、冬瓜仁,一吃就烧退喘平,肺部炎症就消散。中医治病,意在调节整体,改变生理环境,让侵入体内的病毒、细菌无法存活。

肺热咳喘麻黄与石膏为最佳配伍

需要强调的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核心药物组合是麻黄与石膏,二者不可或缺,尤其是在治肺炎咳喘时,更是缺一不可。麻黄辛温,发汗力较强,许多人不敢使用,特别是治疗肺热咳喘时,更是谈虎色变。

这里输入标题

医院义诊,一个病房的大夫请我会诊一高龄男病人。这个病人78岁,几天前得了感冒,后转为肺部感染,气喘不能平卧,我到病房的时候,见病人半卧在病床上,背下垫了两床棉被,张口呼呼作喘,且痰多色黄,出汗,病人家属不断为其擦拭额头,看舌象见舌苔黄,脉象滑数有力,小便短赤,大便虽量少,但不硬,体温前天37.5℃,经输液现在体温已降至正常,只是喘没有减轻。我说这应该是一个肺热咳喘,属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所治的“汗出而喘”。主治大夫讲他用的正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减,已用三日,取效不甚明显。我当时要过病历看,却没有发现麻黄,主治大夫讲,该病人出汗较多,麻黄发汗,不宜使用。我笑答:病人出汗是因为肺内有热,内热盛就会逼迫津液外泄,从而出汗,这实际上也是机体的一个自我调节作用,因出汗能够不同程度的散热降温。所以张仲景特别强调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治疗“汗出而喘”。麻黄在这里起两个作用,一是平喘,一是散肺热。只要将石膏的用量大于麻黄一倍以上,就可制约麻黄的温燥发汗作用。麻黄配石膏,一平喘为主,一清热为主,堪为治肺热咳喘病证之绝配。我劝他可在原方上加上6-10克生麻黄,石膏用至30克,该大夫迟疑半天,才勉强用炙麻黄9克。当天服1剂,气喘即有减轻,痰也少了些,后来电话告知,共服7剂,气喘平定。

麻黄为治喘良药

我们前面讲到的麻黄汤也治喘,主要也是麻黄在起平喘作用。麻黄为平喘之圣药,只要不是虚喘,张仲景都要运用麻黄,只是一个配伍的问题。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喘,配桂枝,如麻黄汤;内热引起的咳喘,配石膏,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湿邪很盛的咳喘,配杏仁、生薏仁,如麻杏薏甘汤;寒饮引起的咳喘,配干姜、细辛,如小青龙汤等。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配伍特色是麻黄与石膏相配。麻黄虽是辛温之品,但平喘作用好,它的温燥之性可以用石膏来监制,所以,开方时石膏的用量一定要大于麻黄的两倍,方为保险。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还可以治疗其他疾病么?

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可将本方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

肺开窍于鼻,肺中有热,鼻也会受到影响,如一些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往往就是肺热引起,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有较好效果。

又肺主皮毛,肺中有热,壅滞于皮肤,会引起皮炎、皮癣、皮疹、痤疮等皮肤病,也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头皮屑多、头皮经常发痒,也用本方来治疗。

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中有热,同样会影响到膀胱的气化功能,导致小便不利,或遗尿,同样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移于大肠,可导致腹泻,这种泄泻往往伴有咳嗽,或气喘,可用本方下病上治。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论》里另外一个治肺热的方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一个变方,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去掉石膏,加上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生姜、大枣。生梓白皮是梓树的根皮,因是保护性树种,药源难寻,药店无售,临床常用桑白皮代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也是治肺热的,只不过所治的热是湿热,热和湿混合在一起,就难解难分,这个热就难以清除,必须加上化湿、利湿的药,湿邪一去,热无藏身之所,就很容易被清掉了。所以这个方子不用清热泻火的石膏与麻黄配伍,而是用连翘、赤小豆、桑白皮这些具有清热利湿的药物与麻黄相配,以清利肺中之湿热。凡是湿热壅肺导致的病证,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鼻炎疾病等,都可用本方治疗。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配伍特点

这个方子的特点是麻黄与连翘、赤小豆、桑白皮配伍使用。

麻黄在这里是发散邪气的,邪气在肺、在表,可用麻黄发散,因势利导的去除邪气。

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散结的作用,其杀菌、抗病毒的作用较强,经常被用于治疗流感、皮肤疾病、人体上部的邪热证,它的清热散结作用,可以用来治疗乳腺炎、乳腺增生、甲状腺肿大、扁桃体肿大等。

赤小豆,属于豆科植物,其形细长,比呈圆柱型的红豆个头小,注意不要用错。赤小豆有利水湿的作用,这个方子中就是这功能。此外,《金匮要略》中还有一个方子叫赤小豆当归散,两味药物配伍可以治疗痔疮出血,张仲景称作“近血”。

桑白皮,即桑树的根皮,这个方中本来用的是梓树的根皮,但这种药源到清代乾隆年间就很难找了,桑树根皮与此类似,后来就用桑白皮代替它。肺主皮毛,皮类药物大多都可入肺,如桑白皮、地骨皮、丹皮、陈皮、生姜皮、绿豆皮等等,而桑白皮清肺热的作用最好,可以治疗肺热的咳嗽、气喘、咽痛、鼻塞,及许多皮肤疾病,尤最常使用于痒疹、痤疮等皮疾。此外,桑白皮具有利水湿的作用,可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就桑白皮用于本方而言,是再好不过了,不但可以清热,而且可以去湿气。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肤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治疗肺中湿热或蕴藏于皮表的湿热的,《伤寒论》本用来治疗“发黄”证,根据它的清利湿热的特点,现在临床常用本方治疗皮肤疾患,当然前提是属于湿热所致。因肺主皮毛,湿热壅肺,必犯皮毛,而导致各种皮肤疾病,如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痤疮等,属于湿热的用本方治疗,效果迅速、肯定。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过敏荨麻疹案

如一荨麻疹患者,中年女性,过敏体质,本次荨麻疹反复发作一月余,发作时其状骇人,满身都是大疙瘩,有的如杏子、大枣一般,瘙痒难忍,过敏原不清楚。一直服用抗过敏药物,开始有效,后来不能控制发作。来诊时正逢发作,得一见到上述情状,是我看到的荨麻疹最严重的一个。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即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苦参、白藓皮、紫草、赤芍等药,服用一周,病情得到控制。两周后复发一次,但其势较前减轻,又用上方加减连续服用两周,病愈无复发。

临床上我用该方治疗许多湿热型皮肤疾患,大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遇到病情顽固的皮疾,可待病情得到基本控制后,将本方制成水丸剂服用三个月,巩固疗效。

过敏性疾病最常见的过敏原

过敏性疾病,其过敏原表现五花八门,有对冷空气过敏、有对皮毛过敏、有对海鲜鸡蛋过敏、有对水果过敏、有对金属过敏,甚至是只对赤金以外的其它金属过敏,我看过有几例这样的病人。

有一个起痒疹中年女士,对金属过敏,只要碰到,立刻就会起痒疹,只有对的足金例外,所以同事们跟她开玩笑,买金项链时带上她去试验,如果带上痒疹不起的,一定是足金的项链啦。这个病人当时的痒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很快就消失了。但后来遇到金属仍然发作,到我这里来看过几次。

过敏性疾病消除症状容易,除根相当的难。但对于非过敏性的各种皮肤病,属于湿热的,用本方都有满意疗效。

过敏性疾病饮食

除了过敏原的食物外,还要忌辛辣刺激、羊肉、海鲜等。

“陈明教授工作室”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mr/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