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班长微信讲堂春季养护之桑白蚧的综合
春季养护之桑白蚧的综合防治 苗班长公益讲堂是由河南省园林绿化协会、九三学社新乡市委、郑州师范学院委员会、郑州市坪安园林植保技术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大型园林公益讲堂,以网络授课为依托,辅以线下公益培训,向全国园林从业者发起和开展园林植保养护公益讲堂,致力于成为塑造园林植保养护公益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讲师简介: 郑小换,苗班长公益讲堂特约讲师,在园林养护技术推广一线工作多年,对北方常见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及杂草化学防除深有研究,层先后在山东、安徽地区进行园林技术讲座百十余场。 我们智慧的祖辈们早有诗句来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这是二十四节气的诗句的选段,时值春分时节正是各类越冬虫类化蛹为害的时候,此时更是我们防治害虫的最佳时期。作为典型的越冬虫类代表之一的桑白蚧此时也是其发生危害的时期,抓住这段时间对其的防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桑白蚧的发生及发生规律总结一下防治方法。 桑白蚧又名桑盾蚧、桃介壳虫,是南方桃、李树的重要害虫,它不仅危害核果类树木还可危害苹果、梨、葡萄、梅、杏、桑、茶、柿、枇杷、无花果、杨、柳、丁香、苦楝等多种果树林木。桑白蚧也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有关文献报道桑白蚧最早起源于亚洲东部,分布较广阔,食性杂、繁殖能力较强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分布很广,从海南、台湾至辽宁,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多省均有发生。 危害方式: 桑白蚧是一种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定与枝干上,以针状口气刺入枝干皮层内,吸食汁液为害,严重时灰白色的介壳密集严重重叠,形成枝条表面凹凸不平,切断树体生长所需的营养传输途径,导致树势衰弱,枯枝增多,甚至全株死亡。 形态特征:桑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 雌成虫:橙黄或橙红色,体扁平卵圆形,长约1毫米,腹部分节明显。雌介壳圆形,直径2~2.5毫米,略隆起,有螺旋纹,灰白至灰褐色,壳点黄褐色,在介壳中央偏旁。 雄成虫:橙黄至橙红色,体长0.6~0.7毫米,仅有翅1对。雄介壳细长,白色,长约1毫米,背面有3条纵脊,壳点橙黄色,位于介壳的前端。 卵:椭圆形,长径仅0.25~0.3毫米。初产时淡粉红色,渐变淡黄褐色,孵化前橙红色。 若虫:初孵若虫淡黄褐色,扁椭圆形、体长0.3毫米左右,分泌绵毛状物遮盖身体。脱皮之开始分泌蜡质物形成介壳,脱皮覆与壳上,称为壳点。 生活习性:在我国南方地区每年可发生5代,北方每年可发生1~2代,主要以受精雌虫在寄主上越冬。春天,越冬雌虫开始吸食树液,虫体迅速膨大,体内卵粒逐渐形成,遂产卵在介壳内,每雌产卵50~余粒。卵期10天左右(夏秋季节卵期4~7天)。若虫孵出后具触角、复眼和胸足,从介壳底下各自爬向合适的处所,以口针插入树皮组织吸食汁液后就固定不再移动,经5~7天开始分泌出白色蜡粉覆盖于体上。雌若虫期2龄,第2次脱皮后变为雌成虫。雄若虫期也为2龄,脱第2次皮后变为"前蛹",再经脱皮为"后蛹",最后羽化为具翅的雄成虫。但雄成虫寿命仅1天左右,交尾后不久就死亡。 综合防治方法: 根据桑白蚧虫体结构和为害的特点,应采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人工防治: 因桑白蚧介壳较为松弛,且固定为害的特点,可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除寄主枝干上的虫体。可结合冬季涂白在树体上涂抹树干涂白剂---白大夫,结合整形修剪,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另外国外有一些将涂有雌虫性诱剂涂抹在带有粘性的胶带上来诱集雄虫,以此来防止其交配产卵,从而控制其发生的数量。还有可以将凡士林涂在为害较轻的枝条上,来阻止若虫向其迁徙。但是人工防治多是治标不治本,仅能暂时的减少虫口基数,虫害发生严重时还必须要结合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介壳虫的防治主要是要抓住最佳防治时期:在蜡质层尚未形成时用药,选择对路的药剂如渗透性较强的药剂---狂杀蚧,或者狂杀蚧+超润;在虫害发生高峰时期喷药时可以添加少量柴油,增加药剂的渗透性。注意喷雾要均匀,尤其要喷到枝干分叉处及背阴面。 保护利用天敌: 据不完全统计,桑白蚧的天敌主要有红点唇瓢虫、黑缘红瓢虫、异色瓢虫、深点食螨瓢虫、日本方头甲、软蚧蚜小蜂和丽草蛉等,且捕食性天敌对桑白蚧的控制效果较明显,有文献记载:1头黑缘红瓢虫一生可以捕食桑白蚧头,红点唇瓢虫三龄幼虫每天可捕食幼虫若蚧65~80头等等,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园林养护中要对这些天敌均应注意保护。 防治掌握两个时期: 一个是休眠期:高渗透药剂 一个是生长期:卵孵化初期、未分泌蜡质、刚形成蜡质时期 《完》 重大通知 进入春季,各位苗班长的工作逐渐开始繁忙。为了更好的服务大家,年苗班长公益讲堂将继续给大家带来精彩课程。年2月14日起,苗班长公益讲堂将在每周二、周四晚19:00进行精彩授课。同时我们会结合实战专家老师,为大家解决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群内提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tiesuos.com/sbpjg/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产区资讯千阳县培育白色桑葚新品种
- 下一篇文章: 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