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本草川贝母
鍖椾含閭e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川贝母 概 说 贝母之名首见于《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此处的贝母究竟是川贝母,还是浙贝母,不易辨别。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为松贝、青贝、炉贝,其中,松贝质量最优。生用。性能特点 品尝川贝母,味微苦,无明显甘味,而诸本草及教材皆言其味苦而甘。其性微寒,能够清肺化痰,故归肺经。有本草云其归心经,并无多大临床实用价值。功效应用 1.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川贝母味苦性寒,能清肺化痰,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为治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要药,以痰稠难咯为使用要点。用治肺肾阴虚之久咳不愈、干咳无痰、痰少而黏等,常配伍百合、麦冬等,如百合固金汤;用治肺热咳嗽,则与知母同用,即二母散。对于咳嗽咯痰之轻症,可用川贝母粉3~6g与去皮梨一个同煮,吃梨喝汤,效果亦佳。.散结消肿:本品苦寒,能清热化痰,消肿散结,治疗以结块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如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肿大、脂肪瘤、乳腺小叶增生、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子宫肌瘤等,常在辨证处方的基础上配伍本品。如治疗急性乳腺炎属于热毒壅结者,常与蒲公英、瓜蒌、牛蒡子等同用;治疗痰火郁结之甲状腺肿大,常以大柴胡汤为主方,再配伍玄参、牡蛎、贝母等。不过,由于浙贝母与川贝母同样具有良好的散结之功,治疗以结块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时,常以浙贝母代替川贝母来使用,因为浙贝母的价格相对较低。《金匮要略》记载:“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由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组成(男子加滑石半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笔者应用本方制成蜜丸,治疗习惯性便秘引起的肛裂出血,服用本方后,大便变软变畅,往往在服药3~5天后,出血得止。 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冲服,每次1~g。 使用注意:十八反内容规定,贝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附: 浙贝母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味苦性寒,能够清肺化痰止咳,消肿散结,主治肺热咳喘、瘿瘤瘰疬等。煎服,3~15g。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浙贝和川贝的区别:“浙贝母和川贝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形态和功能上。具体说功能,浙贝母吃起来比较苦,具有清热消毒、止咳化痰、消肿散结的功效,临床治一些实证,比如痰热咳嗽,还有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皮肤的痈、疥、肺脓肿、乳腺炎等等。川贝母,它的口感相对偏甜,而且可以治疗虚热,比如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治疗临床上肺虚引起的久咳,还有虚劳咳嗽,这些都可以出现。浙贝母长于宣肺清热,而川贝母长于清热润肺。另外一点是,川贝母比浙贝母的价格要贵些。”——张天来(中医内科,医院) 临床经验 王新午经验:诸家本草言贝母主伤寒烦热、淋漓、邪气、疝瘕、喉痹、乳闭、难产、金疮风痉、腹中心下结、实满、咳逆上气,能散心胸郁结之气。周汝鸣曰:“越鞠丸能解诸郁,如妇人并多忧虑者,必加去心贝母。”盖贝母能开胸中郁结之气。《诗》所谓言采其虻者是也(《诗经》言采其茼,一作虻)。近人用贝母多主治痰嗽,忽略其他功效。余每于妇人肝郁及心胸痞闷证中依法加之其效甚捷。(《黄河医话》) 王琦经验:浙贝母解郁散结,通淋漓。浙贝母,苦、寒,有清热化痰、消肿散结之功用于风热咳嗽,痈肿瘰疬之证。王教授认为,男科之用浙贝母,多取其“解郁散结,利水通淋”之功。他说,贝母之于明代以前尚无浙、川之分,而其应用亦非今日之比。如《神农本草经》曰“主淋漓邪气”,《金匮要略》治妊娠小便难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李时珍曰“治心中气郁不快”,清代医家傅青主用贝母于保产无忧散中以治漏胎或难产,说明古人用贝母范围较广。现代研究证明,浙贝母对腺体分泌有抑制作用。因而王教授常用浙贝母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认为前列腺疾病常出现前列腺导管阻塞或不畅,其病因与瘀、湿、虫毒郁结有关,而浙贝母能散郁结、通淋漓,用之尤当。临床常与苦参等配伍使用,治前列腺肥大,常见效于3~5剂。[王东坡,等.王琦男科用药经验撷粹.中医杂志,,44(5):] 苗后清经验:浙贝母味苦性寒,除治疗痰证常用外,其他用途亦广。笔者近年来用浙贝母为主治疗硬结性痤疮,收效甚捷。如治刘某,女,6岁,未婚,年1月3日初诊。反复面部起痤疮十余年,既痛且痒,近1年有加重之势,曾用过内服及外用药治疗,效不佳,遂来就诊。察其面部,遍布大小不等的结节,略高出皮肤,呈半球状,颜色淡红或暗红,覆有脓性分泌物,部分结节破溃遗留有瘢痕。伴有大便干结,脉弦滑,舌红苔黄。诊断为硬结性痤疮,辨证为肺热蕴结,熏蒸肌肤所致。治宜清肺泄热解毒,方用泻白散加味。处方:桑白皮9g,地骨皮1g,枇杷叶1g,黄芩9g,桔梗9g,连翘9g。水煎服,每日1剂。药进剂,面部结节脓性分泌减少,但结节无明显缩小,后在此基础上加用浙贝母1g,以化痰散结。药用3剂,面部结节渐小,又续方重用浙贝母0g,服用剂,面部结节基本消失,改服隔日1剂,服用15剂后获愈,随访3个月未发。后又用该方重用浙贝母治疗该病1例,均获效满意。[苗后清.重用浙贝母治疗硬结性痤疮.中医杂志,,45(7):] 谈爱民经验:缺乳 张某,4岁。足月顺产,生一女婴,因家人不悦而情志抑郁,以致旬日无乳,两乳胀硬,隐隐作痛,胸脘痞闷,不欲饮食。舌质偏红、苔黄而腻,脉细弦。证属肝气郁结,乳络失宣,治以疏肝解郁、通络行乳。药用浙贝母0g,柴胡、王不留行各10g,川楝子、赤芍各1g,枳壳、通草各5g,生甘草3g。服药5剂,胀痛消散,乳汁下行。按:方中重用浙贝母,取其苦泄寒润、散结通乳,与王不留行为伍,可增强下乳功效。《本经》谓其治“乳难”,《本草求真》谓其治“乳闭”可见皆经验实录。乳痛 柳某,0岁。产后0天,右侧乳房因乳出不畅,婴儿吮吸甚少,遂逐渐肿大胀痛,在乳头左侧下方可触及一硬块,大如鸡卵,皮色微红,低热(T37.8℃),轻度畏寒,胸部有重压感,不思饮食。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此乃乳汁郁滞,乳管闭塞,气血瘀结所致,证属乳痈初期,亟宜散结通乳,以防化脓。药用浙贝母30g,天花粉0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连翘、王不留行各10g,甘草节、通草各5g。并嘱用吸乳器频频吸乳,局部热敷以助散结通乳。服药3剂,寒热尽退,乳房硬块软化,原方去紫花地丁,加炮甲片10g。续进3剂,硬块消散,乳汁分泌通畅,病告痊愈。嘱两乳轮番哺育婴儿,以免乳汁积滞再度成痈。按:《本草汇编》谓本品善治“妇人乳痈”,笔者常配合天花粉使用,有良好的散肿消痈、托里排脓作用,既可用于痈肿初期,亦可用于痈肿酿脓期。便秘 周某,6岁。产后即患便秘,常10余天不解,服通便药后,泻下粪块夹水,停药后大便复秘,已历年余。经肠镜检查,提示降结肠下段有炎性水肿,肠腔较狭窄。大便常规检查无殊,饮食如常。舌中心见黄厚苔一块,脉濡数。此因湿热蕴于肠腑,气滞血瘀,失于传导所致。服泻下药虽能暂时通利,但终不能根治。法当清热利湿、行滞活血,从根本图治。药用浙贝母30g,全瓜蒌、红藤、六一散(包)各0g,牡丹皮、生薏苡仁、赤芍各15g。服药5剂取效,10剂后排便正常,隔日1行。半年后随访,未再受便秘之苦。按:产后大便难多属气阴两虚,但本例病经年余,导致结肠炎症,不能按常法论治。笔者认为本品有泄热、散结、解毒作用,以治结肠炎症颇为合拍;且其性滑润,与瓜蒌合用具良好之润肠通便作用,故其投之有效。[谈爱民.浙贝母治疗产后病举隅.浙江中医杂志,(11):]张炳秀经验:疗肺癌喜用川贝母 张师从《日华子本草》和《本草汇言》有关川贝母“破癥结”“敷恶疮”之记载,以及有长于治疗阴虚肺燥之特点,常于治疗肺癌方剂中加入此药,如加味清肺消瘀汤。[陶国水.张炳秀主任医师临证用药特色拾粹.安徽中医学院学报,,5(6):0] 章次公经验:象贝母本为化痰药,用在溃疡病中,实为罕见。《本草纲目》谓其“消瘿瘤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次公经过多年探索,用象贝母治疗溃疡病胃痛吞酸,常获奇效。[李国霞.章次公老中医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用药法钩辑.承德医学院学报,,1(3):53]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临证本草》和《名老中医用药经验》 作者/宋永刚,主编/张栋,王志;本文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gx/7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院协定处方集浙江中医学院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