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学方剂3海藻玉壶汤
[1]王丽,方玉甫,李庆娟,耿庆娜.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囊肿性痤疮血瘀痰凝证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32(01):87-91. 海藻玉壶汤出自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原方由海藻、浙贝母、昆布、当归、半夏、陈皮、青皮、川翘、甘草、独活、海带组成,具有化痰软坚、理气散结的功效。原方加夏枯草苦寒泄热,味辛散结,配以半夏、祛瘀通络,散痰火凝聚之瘰疬;去连翘,加丹参活血通络,祛瘀消痈,配伍川芎、当归辛散活血。研究表明丹参丹参酮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抑制瘢痕增生。去独活,加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花蛇舌草可化浊解毒,除湿消痈。现代药理表明白花蛇舌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链球菌等具有度的抑制作用,且可调节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的活性;补诸药共用具有涤痰化瘀、活血清热的功效。 本研究采用海藻玉壶汤加减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囊肿性痤疮血瘀痰凝证有效率优于单用海藻玉壶汤加减和胶囊,且优于文献报道;海藻玉壶汤加减与维胺酯胶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西药组的DOI、D医症状积分较单用海藻玉壶汤加减和维胺酯胶囊改善更为明显。其起效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的吸收、改善皮肤流变、增加抗体细胞数目、抑制炎性因子、修复组织受损皮肤和增强机体免疫调节有关。IFN-γ具有抗病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低浓度的IL-1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促进B细胞形成、生长和活化,从而促进促进抗体引起炎症介质释放;高浓度诱导肝脏急性期蛋白合成,引起发热和恶病质。IL-6在感染或外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导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促进生长因子分泌。研究发现,中重度囊肿性者IL-1和IL-6水平高于轻度囊肿性痤疮患者及健康人群。治疗后中西药组的IFN-γ、IL-1和IL-6较单用海藻玉壶和维胺酯胶囊改善更为明显;提示其可能具有促进炎症吸收,阻碍炎症因子渗出,增加细胞新陈代谢,活化线粒局部微循环,减轻后遗红斑,对抗瘢痕形成的作用。安全性评价西药组中西药组中药组,复发率比较中西药组西药组。 [2]张晓苗,裴晓华,肖金禾,刘宇飞.海藻玉壶汤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12(01):-. 小结 海藻玉壶汤中以海藻、昆布、海带为主药,化痰软坚散结,半夏、贝母化痰散结,连翘清热散结,青皮、陈皮行气理气,当归、川芎、独活活血调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气顺则痰消,血行则结散。以气滞血瘀痰凝为病机,以肿块、结节、增生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发生在甲状腺、乳腺、男性生殖器、肝胆,肿瘤、血液、皮肤、儿科等疾病中。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运用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理气活血、化痰软坚,使坚者消,肿者散。因海藻玉壶汤中海藻的药理作用,最常应用于甲状腺疾病,并常配伍穿山甲、夏枯草、牡蛎增强软坚散结之功。对于其中有些疾病病例较少,甚至为个案报道,比如乳房异常发育、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于在本方中海藻甘草同用导致不良事件观察的研究和明确说明两药可在此方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文献均较少,所以两药同用的安全性尚不能确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皮肤病 痤疮是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囊肿型痤疮是其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皮损以囊肿为主,易在颜面部遗留瘢痕。雒映宏等对40例患者进行海藻玉壶汤加减配合火针的4周治疗。火针取大椎、肺俞、膈俞、大肠俞。研究结果示治疗总有效率97.50﹪,不良反应低。痤疮中医认为责之于肺胃,其病机是热郁痰凝血郁,海藻玉壶汤中将理气药改为清热药,如加入黄芩、连翘、苦参、桑白皮,通过内服海藻玉壶汤兼外用火针治疗.整体调节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达到内外兼治、诸症皆愈。 [3]李艳玲.海藻玉壶汤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8(2):95-96.DOI:10./j.issn.-..02.. 讨论口服维甲酸类药物是治疗囊肿性痤疮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患者不易接受。海藻玉壶汤加减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囊肿性痤疮,与维胺脂胶囊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方法治疗囊肿性痤疮可获相似效果。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中医学认为囊肿性痤疮的形成为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血瘀结所致。治疗宜活血化瘀,消痰软坚。所选海藻玉壶汤为明朝陈实功所拟,原用于治疗瘿瘤肿块.用之加减治疗囊肿性痤疮,取其行气、豁痰,加上活血化瘀之品。使结者散,壅者通,达到肿消囊退的目的。加黄芩、苦参清热解毒利湿。实验研究黄芩苷、苦参碱等中药单体可能具有抑制皮脂腺细胞增殖或脂质合成,从而达到减少脂质分泌的作用,这或许是治疗痤疮的机制之一。 壮医线点灸是壮族民间传统疗法,现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其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痰消肿散结的功效在临床上多有验证,壮药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于肌肤,通过火力直达病所,此所谓“火气已通,血脉乃行”,气血畅调,瘀者得通,结者得散。对囊肿性痤疮的治疗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用之治疗囊肿性痤疮,采取了囊肿皮肤的梅花样穴,是壮医药线取穴原则“寒手热背肿在梅”中“肿在梅”原则的体现,并取脐周4穴、脾俞、足三里、四缝健脾化湿。药线点灸能激发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炎症和脓液排出.伤VI结痂愈合。实验研究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大鼠血浆B一内啡肽(EP)含量出现变化。B—EP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共有的多肽因子之一,目前已有很多实验证明它在免疫调节、生殖内分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海藻玉壶汤加减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难治性囊肿性痤疮.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不仅使皮损得到消退,且能维持长时间的缓解.药线点灸未出现局部感染及留下任何疤痕,对囊肿及局部色素沉着的消退都起着很好的作用。 [4]修琳琳,钟赣生,张建美,等.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宜忌条件的实验研究回顾与评析[J].环球中医药,,(9):-.DOI:10./j.issn.-..09.. 综上所述,海藻甘草配伍的药效和毒性受配伍剂量、配伍比例、煎煮方法、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配伍剂量、配伍比例方面的研究较多,初步认为海藻剂量为药典规定最大剂量的11.6倍为禁忌条件,海藻与甘草1:1、1:2、1:3配伍为适宜条件,对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对肝药酶有诱导作用,还可治疗甲状腺肿大。海藻与甘草3:1比例以及大于3:1比例配伍为禁忌条件,并且随着海藻剂量增加,毒性增强。海藻甘草合煎后体内吸收增加,应用于特定病理模型下的海藻玉壶汤中,为海藻甘草配伍适宜条件。而给药途径、给药时间方面的研究较少,暂时无法总结归纳出宜忌条件。另外海藻除羊栖菜和海蒿子两种外,还有多种马尾藻属植物在一些地区也作为药用海藻使用,需要进一步开展不同品种的药用海藻与甘草配伍的宜忌条件研究。目前的实验研究多较为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多条件、多层次交叉研究,完善海藻甘草反药组合配伍的宜忌条件,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gx/7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好喝又治皮肤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