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有痰之冬花饮及前胡止嗽汤
(马阴笃老中医经验方) 组成:炙款冬花10克,炙枇杷叶15克,炙杏仁10克,小茴香4克,生姜3片。 主治:受寒咳嗽,痰多。 (郭永来老中医经验方) 组成:荆芥5—10g,前胡10—15g,桔梗5—10g,甜杏仁5—10g(感冒初起,此味也可不用),甘草5—10g,枇杷叶5—10g,白前5—10g,紫菀10—15g,陈皮5—10g,天竺黄10-20g,贝母5—15g,芦根10—20g,全瓜蒌10—20g(用于痰涎黏稠垢腻,否则不用)。 以上为成人量,小儿患者应按年龄或体重计算用量。如咳嗽兼喘者(喘不甚重者宜,重则非本方所治),以麻黄易荆芥。因此方药味不苦,故尤宜于小儿患者。 主治:外感咳嗽,咳嗽剧烈,痰多,喉间痰声辘辘,听诊双肺啰音长久不消,可有低热或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8度以下,病程大都在十几天至一二个月之间,用过多种抗生素(尤其是静脉点滴药物)和止咳药无效者。或因失治误治而致长期咳嗽不愈,或伴低热不退者,小儿患者尤宜。 加减:午后低烧不退,可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鳖甲;外感风邪较重可加防风;喘者可去荆芥而用麻黄;贝母价贵,也可不用。 患者就是本人女儿。因为工作原因,我家娃被老妈带回老家去带。当时半岁不到,有天老妈打电话来说宝宝每天早上会打喷嚏,经常流鼻涕,有鼻塞现象,有时咳嗽,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仔细想了想,应是肺部受寒,治宜温宣化痰。 炙款冬花3紫菀3炙麻黄3甜杏仁3白前3前胡3炙枇杷叶3法半夏3天竺黄3茯苓4.5陈皮1小茴香3辛夷花1通草1桔梗2炙甘草2。 单位克,3付。 大火烧开,转小火再10分钟。因药店未售麻黄和天竺黄,故天竺黄没抓,麻黄换成荆芥,无甜杏仁换为苦杏仁。服药反馈,1剂后咳嗽减,2剂鼻涕大减,基本正常,3剂痊愈。 此方我用的有些药取材于郭永来老中医的前胡止嗽汤,这个经验方是个好方啊,尤宜小儿,特分享出来。现在回看,方中的药有冬花饮成分。 患儿是我弟的小女儿,当时2个多月,咳嗽痰多,呼吸都有点困难(哮症带些喘)。去住院住了段时间(其实当时我不建议直接去住院的,只是非自己女儿,这个说了也没用),有好转,但没好全。应母亲要求,结合冬花饮及前胡止嗽汤,拟了一方。 炙麻黄2炙款冬花6炙紫菀3炙枇杷叶6炙杏仁2白芥子2紫苏子2射干6小茴香2天竺黄5芦根6姜半夏5(没有用法半夏),大枣1个,生姜2片,单位,克。 麻黄,款冬花,紫菀,枇杷叶,杏仁,一般药店没炮制,就让拿回来放一起加蜂蜜自己炒一下。 当时建议抓的2付,后面是抓的2付还是3付忘记了,然后天竺黄这味药药房没有,就没用。服药1付后有好转,后面我忙了忘记问了。 前几天跟父亲通电话,聊娃的时候,说到我弟小女儿,说当时吃药后就好了,我外公还去抄我这个方子。 以上方剂,根据实际情况加减使用。案例中所开之方,寒咳多痰可直接照抄使用。 秦按: 小茴香是个好药,既性温暖胃及小腹,又芳香健脾,尤宜小儿使用,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在很多病症中可酌情加入,提升疗效。因脾为生痰之源,寒咳中使用小茴香芳香健脾,助脾运化痰湿。(平时吃点小茴香苗,有健脾作用,做饺子、蒸鸡蛋羹等皆可,直接煮水给小孩喝也行) 天竺黄也是味好药,但现今医生一般不用。该药有竹沥豁痰之效,而无寒滑之性。痰多及黏稠者可用之滑痰,寒症的话加些生姜制其寒性可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gx/7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治疗肺炎支气管炎等千古名方子,只用三味
- 下一篇文章: 专项练习中医学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