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服饰里面,有一种珍贵的布料“丝绸”,大家有听说过吧?那你们知道丝绸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你们相信丝绸的“丝”其实是来源于一种动物——“蚕”吗?原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传说,中国人的祖先黄帝,他的妻子叫嫘(lei)祖,她最先开始养蚕,并用蚕丝制作衣服。

你们有没有在春天,养过蚕宝宝?有注意过蚕宝宝吃的食物是什么吗?没错,就是桑叶,桑树的叶子。桑叶不仅可以喂养蚕宝宝,还可以作为中药材,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中医们常常会在秋天“霜降”节气之后采收桑叶,觉得药用效果更好,所以也称为霜桑叶。

每天夏天的5-6月,我们能吃到一种长串状的紫黑色时令水果——叫做桑葚,它就是桑树的果实。人们除了把桑葚当作水果吃,还可以把桑葚晒干,作为中药材,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看,我们已经认出2种,来自桑树的中药材了。

除了桑叶和桑葚,桑树的嫩枝,也可以做中药材,被称为桑枝,有祛除风湿,通利关节的作用。到了冬天,人们会把桑树的根挖出来,剥下根皮作中药材,叫做桑白皮,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瞧,一棵桑树在一年四季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中药材,很有价值吧?!除了这些直接来自于桑树的药材,还有2种与桑树有关的中药。一种是寄生在桑树上的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做药材就叫桑寄生,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

还有一种是秋冬季节,人们收集螳螂科昆虫在桑树上产卵时留下的卵鞘,作为中药材使用,叫做桑螵蛸,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作用。

很神奇吧?一棵桑树上就可以得到6种常用的中药材,还包括植物和动物。

其实,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以及树脂、加工品等,都可以做中药材。但是,中药的来源多种多样,入药部位不同,采收时期也有很大差异。中国有句民间俗语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意思就是,在不同的时间采收中药材,药用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想要得到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采收时期和采收部位。用叶子做药材的,一般在春夏季节枝叶茂盛时采收;用花做药材的,一般会在花朵盛开或花蕾时期采收;用果实种子做药材的,一般要在果实种子成熟时采收;根及根茎类的药材,通常在秋冬季节采收,这时,植物的地上部分枯萎,营养物质大部分就储存在根里。所以,中药材的药用价值,与采收时间和采收部位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gx/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