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生活中很多的人对于中药都不是非常的了解,很多的人觉得中医和中药都是非常神秘的!你们知道细辛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吗,不同的细辛有什么样的功效呢,白细辛的功效与作用什么呢?对于细辛还不了解的朋友们赶紧来看看细辛泡酒的功效与作用都是什么吧!

  细辛

  细辛(学名:AsarumsieboldiiMiq.),又名:华细辛、小辛、少辛、盆草细辛等,属马兜铃目,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或横走,有多条须根;叶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花紫黑色;花梗长2~4cm;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果近球状,直径约1.5cm,棕黄色。花期4~5月。因为入药时用的是细辛的根,其根形状很细,味道辛辣,所以称为细辛。

  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辽细辛根细、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性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有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开窍的作用。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肺、肾经。

  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而煎剂能升压;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较抗乙酰胆碱强。

  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1.镇静、镇痛作用

  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小剂量可使动物安静、驯服、自主活动减少;大剂量可使动物睡眠,并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细辛煎剂灌服也有镇痛作用。其较强的镇痛作用为其治疗头身痛、牙痛等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2.解热作用

  细辛挥发油灌服对多种原因如温刺法、四氢β-萘胺、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引起的家兔实验性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啤酒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也有明显的解热效果。还能降低正常大鼠的体温。

  3.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

  细辛挥发油灌服或注射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如细辛对致炎剂角叉菜胶、酵母、蛋清、甲醛等所致的大鼠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抗血清引起的大鼠皮肤浮肿、由组织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抑制塑料环和棉球肉芽增生。对去肾上腺的大鼠,仍有抗炎作用。

  细辛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N-异丁基十二烷四烯酰胺和去甲乌药碱均可明显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脉鼠离体回肠收缩。细辛水或醇提取物均能使速发型变态反应总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以上,说明其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4.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

  从细辛中分离的消旋去甲乌药碱具有β-受体激动剂样的广泛药理效应,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和升高血糖等作用。现知去甲乌药碱含于多种药性温热的中药内,如细辛、附子、吴茱萸等,其呈现的药理作用与中药散寒或祛寒功效相吻合,因此可将其视为散寒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5.平喘、祛痰作用

  细辛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呈现平喘作用。离体实验证明,细辛挥发油对组胺和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挥发油成分甲基丁香酚对脉鼠气管亦有明显的松弛作用。细辛醚也有一定平喘、祛痰作用。此外,其醇浸剂静注,可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

  6.强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压作用

  细辛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和升高血压的作用。离体实验表明,细辛挥发油对兔、脉鼠心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并能增加冠脉流量。对犬实验性心源性休克,细辛能提高其平均动脉压、左室压峰值和冠状血窦流量等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多巴胺相似,但其不加快心率。

  细辛挥发油给麻醉犬、猫静脉注射,可见降压作用,但其煎剂却有明显的升压作用,其升压作用可能与去甲乌药碱有关。

  7.抗菌、抗病毒作用

  细辛醇浸剂、挥发油等对革兰阳性菌、枯草杆菌和伤寒杆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煎剂对结核杆菌和伤寒杆菌亦有抑制作用。细辛挥发油对多种真菌如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为黄樟醚。α-细辛醚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增殖的作用。

  8.局麻作用

  50%细辛煎剂能阻滞蟾蜍坐骨神经冲动传导,作用可逆。其麻醉效果与1%普鲁卡因接近。挥发油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作用。50%细辛酊涂于人舌也有局麻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细辛

  别名:小辛、细草、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

  药用部位:全草

  细辛来源於马兜铃科细辛属(Asarum)植物,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解表药,有祛风散寒、止痛通窍、止咳平喘和通利血脉等功效;始载於《神农本草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乌梅丸、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含有细辛的常用方剂;临床上可用於风寒表证、各种疼痛证、诸窍不通证和肺寒咳喘证。细辛是一味良药,是历史的功臣,因其根细、气香强烈而味辛得名。细辛那辛窜的感觉一次便会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

  (一)细辛的作用

  解热

  其挥发油灌胃对家兔的人工发热有解热作用,并能使动物的正常体温降至正常以下。

  镇痛

  其挥发油对家兔有镇痛作用,其镇痛强度与安替匹林0.5mg/kg相当。水煎剂灌胃对小鼠也有镇痛作用。

  局部麻醉

  华细辛水煎剂能阻滞蟾蜍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其麻醉效果与l%普鲁卡因接近。细辛挥发油对兔角膜反射具有表面麻醉作用。挥发油有浸润麻醉效力,但水煎剂无效。50%细辛酊对人舌黏膜也有局部麻醉作用。

  镇静

  挥发油豚鼠腹腔注射有明显的中枢抑制效果,小剂量可使动物安静,大剂量可使动物睡眠。其中枢作用与巴比妥类相似,并有抗惊厥作用。

  抗炎

  华细辛对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细辛挥发油能对抗小鼠耳肿胀和大鼠关节肿胀。细辛挥发油能抑制大鼠肉芽肿,华细辛挥发油能显著抑制大鼠血清锌。

  细辛抗炎作用的机制为

  (1)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2)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3)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4)具有较强的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细辛能抑制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对超氧自由基诱发的透明质酸和牛关节液中氨基多糖具有保护效应。

  兴奋心脏

  挥发油对离体蛙心,小剂量时呈兴奋作用。北细辛醇提液对离体兔心有明显的兴奋效果,可使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增加。细辛挥发油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低压缺氧等均有保护功效。

  可使狗左室泵血功能和心肌收缩性明显改善。与去甲乌药碱、异丙基肾上腺素基本相似。

  扩张血管和对血压的影响

  挥发油对蟾蜍内脏血管灌流显示有扩张作用。细辛乙酸乙酯的可溶部分,对5一羟色胺、氯化钾、组胺所致的兔胸大动脉条的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为木脂素。挥发油对麻醉犬和猫静注有降压作用,但水煎剂对猫静注有明显的升压作用。

  免疫抑制

  水煎剂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小鼠肌注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相似。

  水煎剂既能抑制小鼠TH细胞,又能增加Ts细胞数,从而使TH/TS细胞比值降低。能使小鼠下丘脑和血浆中p_内啡肽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氢化可的松作用相似。机制与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β-内啡肽产生的影响有关。

  抗过敏、抗变态反应

  水提物能使速发型变态反应总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以上,表明细辛具有抗变态反应功效。具有抑制过敏反应的已发现的细辛成分有甲基丁香酚、γ-细辛醚、(一)细辛素、芝麻素4种,可能尚有未发现的抗过敏活性成分。

  镇咳平喘

  挥发油有镇咳功效。细辛挥发油、甲基丁香油酚、消旋去甲乌药碱均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而有平喘作用。华细辛醇浸剂兔静注能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

  解痉

  挥发油对兔的离体子宫、肠管,低浓度使张力先增加后下降,高浓度则抑制;对组胺所致的离体回肠痉挛性收缩有松弛作用;对大鼠离体子宫呈抑制作用。

  提高新陈代谢

  所含之消旋去甲乌药碱具有肾上腺能β受体兴奋剂样的广泛的生理作用,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和升高血糖等多方面功效。含有去甲乌药碱的中药尚有附子、吴茱萸、乌药、高良姜等,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能驱寒的热性的药。其引起内热的机制,去甲乌药碱可能就是其物质基础,其强心、扩张血管、增强脂质代谢可能就是其药理基础。

  (二)细辛的功效

  辛,温。

  《本经》:味辛,温。

  《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辛,小温;岐伯:无毒;李氏:小寒。

  《药性论》:味苦辛。

  《用药心法》:辛,热。

  入肺、肾经。

  《汤液本草》:手少阴引经药。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牌四经。

  《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阳。

  《本草汇言》:入足蹶阴、少阴血分。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

  《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

  《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

  《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

  《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

  《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细辛治病验方

  治风冷头痛,痛则如破,其脉微弦而紧。

  细辛一两(净),川芎一两,附子(炮)半两净,麻黄一分。上细切,入连根葱白、姜、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连进三服。(《普济方》细辛散)

  治偏头痛

  雄黄(研)、细辛(去苗叶,为末)等分。上二味,再同研匀。每服一字,左边疼搐入右鼻,右边痛搐入左鼻。(《圣济总录》至灵散)

  治伤风鼻塞

  细辛、紫苏、防风、杏仁、桔梗、薄荷、桑白皮。煎服。(《方脉正宗》)

  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小青龙汤)

  治牙齿痛久不瘥

  细辛(去叶苗)、荜拨。上二味等分,粗捣筛。每用半钱匕,水一盏,煎十数沸,热漱冷吐。(《圣济总录》细辛汤)

  治痰饮,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

  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gx/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