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22/5228229.html

痤疮

痤疮是一种发于颜面、胸、背等处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其特点是皮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重者有黑色粉刺、脓疱、结节、脓肿、色素沉着及瘢痕,好发于青年男女,相当于中医的“粉刺”。

中医治疗本病有独特的疗效,临床治疗内治多从实证入手,常以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为主,内外合治效果更好。成师临证善治此类病症,有自己的辨治方法,临床中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肺胃积热证

鲁某,女,22岁,年7月20日初诊。主诉颜面痤疮8年,伴痛经,大便偏干,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脉弦细。处方:生地、玄参、蒲公英各30克,麦冬、丹皮、当归、白芷、防风、浙贝、陈皮、乳香、没药、野菊花、桑叶、枇杷叶各10克,苏叶、连翘、金银花、花粉、皂刺、桑白皮各15克。7剂,水煎,日一剂,分3次服。

二诊时,上症明显减轻,后因去外地学习故改为丸剂服用。

仙方活命饮素被称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适用于阳证体实的各类疮疡肿毒,若用之得当,则“脓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阳证痈疡多为热毒雍聚,气滞血瘀痰结而成,《灵枢·痈疽篇》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成师临证善于用仙方活命饮治疗多种阳证疮疡。本例患者颜面痤疮8年,病程较长,伴大便偏干,口渴喜饮,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胃热毒炽盛,充斥内外,内则大便偏干,口渴喜饮,外则面生粉刺,处方用增液汤增液通便,使内热随大便排出而解,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佐以透表;蒲公英、连翘、野菊花加强清热解毒之力;桑叶、苏叶疏散风热,宣肺透表;枇杷叶、桑白皮疏风清肺,诸药合用,收效甚佳。

脾虚肝郁,湿热内蕴证

郭某,女,22岁,年10月14日初诊。主诉颜面及头皮痤疮3年,多在月经前后为显,伴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后头痛,带下量多,经期腹泻,腰痛,舌暗红苔微黄腻,脉沉细滑。处方:柴胡、赤白芍、制香附、川芎、法夏、陈皮、白芷、白芥子、僵蚕、浙贝各10克,当归、炒白术各12克,茯苓、连翘、怀牛膝各15克,夏枯草、益母草各3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日一剂,分3服。

服药后上述诸症明显减轻,因患者病史较长,病程复杂,非短期可收效,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继续疏肝调经健脾,清热解毒调理月余告愈。

按:患者颜面痤疮,多在月经前后为显,伴月经先后不定期,乃肝气郁结之象,方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带下量多,经期腹泻是兼具脾虚之象,故用炒白术、茯苓健脾;脾虚肝郁,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循经上行头面而则生痤疮,方用连翘清热解毒;湿热内蕴,热灼津液,酿痰生瘀,故用浙贝、白芥子、僵蚕、夏枯草软坚散结化痰,当归、益母草活血化瘀,亦为妇科调经要药;患者经期腰痛用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白芷引药直达病所;舌暗红苔微黄腻,脉沉细滑亦是脾虚肝郁,湿热内蕴之象。诸药合用,收效颇佳,从中可看出成师辨证处方之严谨准确。

表闭里热证

林某,女,20岁,年10月21日初诊。患者颜面痤疮5年,近5天突发鼻窦及两颊红色皮疹,伴口鼻气热,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滑。处方:荆芥、防风、丹皮、黄芩、炒栀子、僵蚕、炒牛蒡子各10克,生地、连翘、白鲜皮、白蒺藜、怀牛膝各15克,当归、赤芍各12克,石膏30克(先煎),薄荷、蝉蜕、甘草、酒军各6克。7剂,水煎,日一剂,分3次服。

二诊时口鼻气热略减,但痤疮续发,舌脉同上,守上方去栀子、黄芩、石膏、牛蒡子、白蒺藜,加黄连6克,紫草10克,地肤子15克,诸症继续减轻,后继续以防风通圣散为主调理月余痊愈。

按:防风通圣散是成师临床治疗痤疮类疾病的常用方之一,具有疏风退热、泻火通便、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的作用,临床使用得当可收奇效。方用荆芥、防风、薄荷、丹皮、蝉蜕、炒牛蒡子疏散风热,使风热从汗出而散之于上;酒军、栀子泻热通便,使风热从便出而泻之于下;风淫于内,肺胃受邪,石膏清肺泻胃,黄芩清上焦之火;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当归、赤芍和血补肝,白蒺藜平肝疏肝,连翘、白鲜皮、僵蚕散气聚血瘀,生地生津润燥,诸药合用,收效甚好。二诊时加黄连、紫草、地肤子加强了清热解毒之效,随症加减,不拘于方,故收良效。

文章摘自《成肇仁中医心悟与临证》,系成肇仁传承工作室原创,原载于《四川中医》,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文奕珵)

坐诊时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zy/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