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澎湃在线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原创酱紫蛙科普酱紫蛙收录于话题#科普酱紫蛙#明明白白学中医26 01 疾病介绍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本病临床以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表现特征,起病缓慢,有时可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认为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气候寒冷、免疫功能减低以及体质过敏等因素有关。 吸烟者患病率远高于不吸烟者,因气候寒冷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 02 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痰证”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原因复杂,既有外感病因,又有内伤病因,二者常交错为病。 其病变部位重点在肺,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肺为贮痰之器,在肺则咳嗽;脾为生痰之源,在脾则痰多;肾为气之根,在肾则气喘,故治疗以化痰止咳、健脾益肺为基本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报道很多,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目前,中医临床一般将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分为风寒袭肺、痰湿壅肺、痰热壅肺、脾肺两虚、肺肾气虚五个证型。 风寒袭肺型治疗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止嗽散加减。 痰湿壅肺型治疗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常用二陈平胃散加减。 痰热壅肺型治疗宜清肺化痰止咳,常用清金化痰汤加减。 脾肺两虚型治疗宜补益脾肺,常用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气虚型治疗宜补肺益肾,常用参麦地黄汤加减。 也有学者将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三个病期,根据不同病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常以邪实为主,治疗以宣肺祛痰、畅通呼吸道为主。 慢性迁延期由于正虚邪恋,故在这个阶段扶正与祛邪兼顾。 临床缓解期主要以正虚为主,治疗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03 名医验方 近代名医蒲辅周,采用清燥化痰、宣通肺气方法,治疗支气管炎证属痰湿化燥者,疗效显著。 处方:冬瓜仁10克,杏仁6克,苡仁12克,苇根15克,茯苓皮6克,法半夏6克,橘红3克,浙贝母4.5克,桑白皮4.5克,炒苏子3克,炒莱菔子3克,炒白芥子3克,炙枇杷叶6克。 04 中医治疗经验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应当重点掌握以下五点。 一是化痰贯穿始终。痰为病祸,有痰则肺气不得宣降,导致咳喘,故治疗期间,要始终不忘化痰,通过化痰最大限度地保持肺气通畅。 二是标本兼治。本病临床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故治疗应标本兼治。其中温补脾肺肾以治本,燥湿化痰以治标。 三是多用温药。本病多发于冬季,遇寒加重,所以多用温药而治之。寒遇温则散,痰遇温则消,肺遇温则宣,脾遇温则健,肾遇温则纳。 四是注意巩固疗效。由于慢性支气管炎病程较长,有反复发作之特点,因此病情缓解后疗效的巩固是非常必要的。 五是注意用药不可过于滋腻,以防助湿生痰。 05 中医治疗优势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优势明显。 一是标本兼治。既能缓解临床症状,又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二是疗效稳定。由于重视对肺、脾、肾三脏的整体治疗,故用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比较稳定,复发率也较低。 三是副作用较小,很少产生耐药性。 编辑|于娟赵若汐 审核|张芳芳李亚旗张永兴何临香编著 《明明白白学中医:看中医如何诊病》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书对中医、中药、中成药和针灸的基本知识,作了系统而普及性的介绍;对适宜应用中药及针灸治疗的90多种(类)优势病种,进行了客观而通俗的阐述,并遴选了临床效果较显著的名医验方,供读者参考学习;对每个优势病种的治疗经验和优势,作了简明而点睛的揭示;对中医药针灸的特色及优势,进行了全面而精辟的探索;对中西医药理论及治病的差异,作了必要而简要的说明。本书通过巧妙的章节编排,将中医基本知识和临床适宜治疗的疾病有机地融为一体。 本书对学习中医者有辅助作用,对中医工作者有启迪作用,对就医患者有指南作用,特别适合广大中医爱好者、初学者、初中级中医工作者,以及中医就医者阅读。 原标题:《明明白白学中医|中医药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zy/11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各药研细,拌入胆汁混匀阴干,加龙胆草药
- 下一篇文章: 风温肺热急性肺炎中医之自我辩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