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气温连年增高,尤其是到了夏季,暑热难耐,人们又喜欢躲在空调房内避暑,湿邪很容易蕴结于体内。加上现在人们又喜欢吃烧烤、熬夜,体内也很容易滋生火毒之邪。

比如有的人每当到了夏季就容易变得一身乏力倦怠、皮肤油腻生痘,这大多都与湿邪火毒等有关。所以到了夏季养生,更应该注意除湿、泻火,以免湿邪瘀积于体内、火毒蕴结于脏腑。

诸药之中可清热解毒之品不少,能去除湿邪之品也不少,但是兼能除湿、泻火的却不是很多,而中药“黄芩”,就是一味很好的除湿、泻火之良药。

黄芩以黄芩植物的根茎入药,一般在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片即可备用。古往今来,医者对黄芩做过大量的研究,最终认为此物有“清热除湿、泻火解毒”两大功效,对于体内有湿、火毒旺盛的人群是比较适宜使用的。

1、黄芩除湿的作用。

黄芩除湿的功效可以在很多方面应用,因为此物属于苦寒之药,而苦可燥湿、寒能清热,所以常被人们用来缓解多种湿热之症。

比如在暑夏之季人们体内暑湿蕴结,常会伴有皮肤粘滞不适、胸脘满闷不舒、腹中水谷难化等情况,此时就可以使用黄芩入药缓解。中医里面常用黄芩配伍白豆蔻、茯苓、砂仁、滑石等药材同用,可起到很好的消暑湿的效果。

而对于因湿热引起常见的黄疸之症,医者也是很喜欢用黄芩的。比如常用的搭配就是以黄芩同栀子、茵陈、金银花入药,有很好的除湿退黄之功。

此外,湿邪蕴结于肠胃的时间则容易出现湿热痢疾等情况,此时以黄芩配伍赤芍、生地黄、葛根、黄连、白头翁等药材同用,可起到很好的清热止痢之效。

而若是湿热内滞于膀胱导致的小便不畅、湿热淋症等情况,黄芩同样可以应用。常用搭配则是以黄芩同白茅根、车前子、木通等药同用。

2、黄芩清热的作用。

火毒之邪是较为常见的,且火毒之邪既能壅滞于内,又可透散于外。壅滞于内则常会导致心火旺盛、肺火燥热等情况,透散于外则常会引起皮肤疮肿痘毒、咽喉肿痛等情况。

而中医里面认为黄芩泻脏腑之火则善于入肺经,有“泻肺火而解肌热”的作用。当肺中有火邪而出现燥咳之时,就可以用黄芩配伍一些清热化痰止咳之药同用,比如桑白皮、浙贝母、瓜蒌、桔梗等药材。

而当火毒之血透散于外引起皮肤疮痈痘毒的时间,则可以用黄芩同蒲公英、连翘、金银花、栀子等药材同用;若是引起咽喉肿痛不利、口舌泛红生疮等情况,则可用黄芩同山豆根、射干、桔梗、生地黄、知母、玄参等药材配伍使用。

其实这两点只是黄芩的主要功效,除此之外黄芩还有一定的清热而凉血止血、清热而缓解女士胎动不安等功效。只不过黄芩过于苦寒,对于此类疾病不是很常用,若是用时也需炒后入药方为宜。

黄芩的常用剂量一般在3-10g左右,毕竟苦寒之药皆有伤脾胃之弊,不宜多用。加上黄芩的口感较为苦涩,日常养生的话此物一般是不宜使用的。而至于入药除湿邪、泻火毒,黄芩则是比较适合入药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zy/10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