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寒论遍,看他如何用经方治疗肺
青竹中医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第篇,医路漫漫青竹相伴。来源|《名师经方讲录》 导读 国医张步桃,年生人,出生于台湾,中国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之经方大师及养生大家。 咳嗽、痰饮、气喘是肺系三大常见病,今天摘录部分张老30年经方实践经验。欢迎大家积极在留言区探讨您对此类疾病的经验看法! 我个人研究《伤寒》、《金匮》,差不多30多年了。我的《伤寒论》念了大概有遍吧!所以我出门在外是很少带资料的,给我什么题目,我就讲什么题目。但有时侯一个题目就可以讲上两三个钟头,《伤寒》、《金匮》的全部资料都输入到脑袋里了。这次主办方邀请我来讲一讲讲对心肺系统的一些看法。《黄帝内经》说“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所以心肺有问题的话,大概会有鼻子的病变吧!我们对待鼻子过敏的问题,皮肤的问题,还有气喘、咳嗽的问题,都从心肺去考虑。因为皮肤是属于肺所管辖的,肺开窍于皮肤,当然气喘、咳嗽就更离不开肺了...呼吸系统的病变里面,最严重的应该是喘了。有人从出生就开始喘,有人是因为生病而导致气喘。我们一定要辨清寒热虚实,否则你治不好!但是有人用西医的类固醇,没有用啊!吃了类固醇以后反而会引发别的问题。如果患者的痰、鼻涕是浓的、稠的、粘的,这就是化热的表现,也就是说有发炎的现象,在伤寒方里面,有一个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它治的是因为发烧而导致的呼吸急促。我有个小病人,出生才35天,就发烧了,而且始终高烧不退;另外他还出现了气喘,医院住院,然后每天用类固醇、抗生素之类的药物,吃了22天,烧还是退不去,喘也没好,我一看这根本就是热证嘛!属于热咳、热喘的范畴,我就给他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这个方子在伤寒方里面只出现过两次,是63条和条,在《金匮要略》中就没有出现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这两条原文的内涵就是曾经有医师用发汗的方法,也有的医师用泻下的方法,说发汗后、下后,桂枝汤就不适合了,仲景的叙述实在是简略,大家注意“无大热”三个字,事实上并不是无大热,而是热郁在肺叶里面,因为肺要宣,所以我们常常用麻黄汤、用麻杏甘石汤来宣肺,把病邪宣发出去,这个“宣”也是治法的一种。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位徐之材先生,他发明了所谓的“十种治法”,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这叫“十法”,“宣、通”就包含宣肺利尿这些方法,因为肺有热,没有办法通过皮肤毛细孔宣散出去,所以要宣肺,使热邪宣发,所以身体温度才不至于太高。钱乙先生的《小儿药证直诀》里有个方,跟仲景的白虎汤、麻杏甘石汤有一点类似,叫泻白散,它的君药就是桑白皮,来替代麻杏甘石汤中的石膏,还有甘草,地骨皮,在泻白散里的辨证论治里面,钱乙就告诉我们,只要患者的嘴唇出现红绛的颜色,不管成年人或是婴儿都可以用。那么“红绛”是什么意思呢?就像女生擦口红的颜色。所以热郁肺叶的一个特点,表现为嘴唇是红绛的,这样就补充了仲景先生伤寒方里不足的地方。如果患者的鼻涕、痰液是稀的、白的、呈泡沫状的,那就是属于寒饮的范畴,就要用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一共八味药,其中六味药都是温热性的药,麻黄、桂枝、半夏、细辛、干姜、甘草,如果再加附子的话,那就有四逆汤,如果再加人参、白术的话,那就包含了理中汤。小青龙汤的适应证就是有寒饮的症状,鼻涕清晰,好像水龙头没有拧紧,流个不停,一天两包卫生纸都不够用。这就要用小青龙汤。而麻杏甘石汤是治疗热证的,如果介于二者之间的,那你怎么用药?在《金匮》的痰饮篇里面,有一句话,叫“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小青龙汤就是热药,尤其是干姜、细辛。温药的另一个代表,苓桂术甘汤,它出现在太阳病篇,在《伤寒论》里面出现一次,在《金匮要略》里也有它的记载。在伤寒里面,原先是脉浮紧,因为发汗动经,脉又变为沉紧了,寒一定出现紧脉,因为血管神经肌肉收缩。“身为振振摇”,实际这“振振摇”就是晕眩的意思,包括你坐车、坐飞机、坐船都会“振振摇”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身为振振摇”呢?这显然是因为痰饮造成的嘛!清阳不能上升,浊阴就不能下降,所以病人就晕了。台湾有一个姓杨的医家,就是专门看眩晕病的,他说看了四十几个病人后,自己都在晕眩,因为看到头都大了嘛!这就是在《金匮要略》里面提的,心肺之阳有碍,就要用苓桂术甘汤;肝肾之阴有碍,就要用肾气丸。不过是用两个动作来描述,第一个:呼之气短,你吐气,那个气从丹田涌上来,就叫作呼之气短,这是心肺之阳有碍,就要用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里面的桂枝本身就是强心的药,因为它是属于樟科植物,樟科里面有精油类的成分,可以强心,我们也可以加一些强心的药,例如丹参,远志,效果会更好。第二个,吸之气短,吸之气短是肝肾之阴有碍,仲景先生就用肾气丸来治疗。吐和纳是什么呢?就是《移精变气篇》里面的吐纳,也是练气功最基本的东西,练气就是呼、吸、吐、纳,就把身体练得很强壮了!苓桂术甘汤还有什么作用呢?它不仅仅能够治疗痰饮,而且对恢复我们的心肺功能也有帮助。《内经》有这样一句话,叫“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这个“不利”,包括什么呢?包括鼻子闻不到香臭了。我这里有个病例。是个计程车司机,有一次发生了车祸,以后香的臭的就全都闻不到了,七年半来一直是这样。我就想起《内经》里有句话,叫“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他心肺之阳有碍,那就用苓桂术甘汤,加远志、菖蒲、荷叶、桔梗,当然经济很好的话,可以每天吃三支麝香。用药之后,有一次,他在休息,闻到隔壁有人吸烟,他就走过去说,“这里是禁止抽烟的,你要被罚款了!”他居然闻到香烟的味道了不得了!他的嗅觉神经已经恢复正常了。鼻子,眼睛,耳朵,口腔,这都叫“窍”,用什么来通窍最好?就是麝香,麝香能够开窍祛痰。车祸也好,脑血管中风也好,神志不清楚的,用麝香就很有效,但是很贵。如果大家看过我的书的话,就应该知道三十多年来我所推广的就是要简单、方便、便宜、有效,浓缩成四个字,就是“简便廉效”,所以我从来不用那么贵重的药,那么一小支差不多要四五百块,尤其现在越来越少。所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他们就开发了人工替代的麝香,但是一件事物是很难找到一个替代品的。犀牛角不能用,用什么来替代,用水牛角吗?犀牛角用一钱,水牛角要吃一斤,吃了还会消化不良,能替代吗?我是不赞成用替代药的。孔老夫子不是也很讲究简便廉效麻!他睡觉都不用枕头,就用自己的胳膊,叫“曲肱而卧”...关于气喘、咳嗽、痰饮等的治疗,我们刚刚已经介绍,治疗黄稠粘痰的热证,用麻杏甘石汤;治疗稀白泡沫痰的,用小青龙汤;介乎二者之间的,除了用苓桂术甘汤以外,也可以用麦门冬汤。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病脉证并治》的第七章提到“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但是《医宗金鉴》的作者吴谦认为那个“大气上逆”的“大”是错字,是传抄时候发生的错误,应该写成“火”。不过“大”也罢,“火”也好,据我个人的观察,临床症状上包括血糖偏高,血压偏高等等。在使用麦门冬汤的同时,还要酌情配合降糖药、降压药治疗。降压方面可以加桑寄生,天麻,钩藤钩,牛膝,丹参,石决明,他的血压肯定就下来了。降糖方面可以用“当归饮”加石斛,天花粉,玉竹。麦门冬汤治疗小儿咳嗽疗效非常显著。下面我提个问题,你们知道麦门冬汤是从什么方子变化出来的吗?麦门冬汤是从竹叶石膏汤衍变出来的,把竹叶、石膏换成麦冬,但是要用红枣一共七味药。那竹叶石膏汤又是什么方变出来的呢?它是由白虎加人参汤衍变出来的,白虎加人参汤去掉知母,加上竹叶、半夏、大枣,就变成了竹叶石膏汤。关于方证的衍化还有很多,它们都是临床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比如炙甘草汤,柯韵伯说仲景的炙甘草汤替后代的中医开辟了滋阴之路,它里面有很多滋阴养阴的药,明朝末年的喻嘉言就通过炙甘草汤衍化出了清燥救肺汤。只有多读书,才能把历代医家的精华融入自己的血液。我这里列出了一个书目清单,共有20本书,在座的有没有读过呢?●《素问精释》,任应秋著作,现在任老已经往生了;●《医学广笔记》,明朝缪仲文先生写的;●《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的医案,不过是他学生华岫云著的;●《儒门事亲》,张子和写的;●《本经疏证》,清朝末年邹润安著;●《世补斋医书》,陆九芝著;●《潜斋医书》,王孟英著;●《徐灵胎医书》;●《陈修园医书》;●《经方实验录》,这本书有可读性,作者曹颖甫又号称“曹承气”,他一天到晚都用承气汤呀!而且一帖药就有效,所以又有人称他叫“曹一帖”;●《类证治裁》,林珮琴著;●《名医类案》,魏玉璜著;●《中西医汇通》,唐容川著,他是专门搞什么《血证论》的;●《东垣十书》;●《丹溪医集》;●《冷庐医话》,是陆以湉写的;●《笔花医镜》江涵暾著,这个你用一个晚上就可以把它看完了;●《伤寒来苏集》,柯韵伯著,恐怕这个要一年才能完全理解;●《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著。在坐的同道,如果有谁能够在三年内完全读懂这二十本书,那就是我的总裁啦,完全可以做我的老板!(图片来源:搜狐网邓铁涛(右)与张步桃(左)羊城晚报记者林桂炎摄)张步桃简介:年生於台湾省花莲县,家族世代行医,自幼随其父荣星公习医,深研典籍,融会贯通;从医数十年来,以悬壶济世精神,视病犹亲,治愈患者不计其数。并以振兴中国传统医学为己任,著述立论讲学不辍数十载。 SARS期间,他首先提出针对性中医疗法轰动一时,而其首倡的“生吞黑豆补肾法”更是风靡台湾,被誉为“中医界之大师级国医”、“近代难得一见的神医”。著有《张步桃解读伤寒论(药物篇)》、《张步桃解读伤寒论(方剂篇)》、《张步桃开药方》、《张步桃医方思维》《伤寒大论坛》等19部专著。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御用客服 ▼版权申明 整理/薯蓣排版/薯蓣校对/青竹学术部本文转载自《名师经方讲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戳阅读原文参与投稿 ▼10万稿酬等你来拿 觉得好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xw/9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补阴药天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