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2味中药,专治小儿肺热咳嗽,药到病除
北京治疗手足癣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10119/8604561.html大家好,我是中医人方叔,今天跟大家讲一讲中药葶苈子。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大家从这句话里,应该就可以读出些门道来。表面上看葶苈子能够泻除肺部痰喘,通利水气,所以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但这是葶苈子静态的描述,如果我们要把葶苈子用活,看它在身体里怎么走,那就要用动态的眼光来描述这味药。原来葶苈子能够以它苦寒之性,大泻肺中痰水,同时把这些痰水通过肺脏别通的膀胱,也就是水之下游排出体外。所以不管你是胸膈中痰浊壅盛,喘满不得卧,还是腹中有积水积液,小便不利,甚至通身肿满,水气不下行引起的各类实证,葶苈子性急力猛,都可以从上到下,打开痰水下行的通道,就像开关一样,下面一打开,上面的水哗啦啦往下流。所以你肺中痰涎壅盛,喘满不得卧,一旦把壅盛的痰涎挡道状态打通,那么肺喘自平。一旦把膀胱水气的通道理顺,那么肿满自消。所以《本草求真》中记载,葶苈子辛苦大寒,性急不减硝黄。大泻肺中水气,痰水壅急,下行膀胱,所以凡水肿痰饮、咳嗽经闭等症,无不用此。我们来看葶苈子泻肺平喘方面的应用,当病人胸中痰饮堵塞,卧下去喘息不适时,这该怎么办?《金匮要略》里有个葶苈大枣泻肺汤。利用葶苈子大泻肺中水饮、痰火。这样邪去则肺安,然后再用大枣来缓其急,培补正气。所以两味药,攻守兼备,扶正驱邪。痰饮去,正气生,则喘息可平。而葶苈子利水消肿之功,同样被张仲景看好,所以《金匮要略》治疗腹中水饮胀满、湿热内阻的汤方己椒苈黄丸,就用到葶苈子配大黄。这样大开二便通道,引胸腹停水下行,这样小便不利,为之通开。《黄帝内经》说,通调水道,则百脉和调。利用葶苈子来通调水道,开闭泻浊。正如同大禹开山,凿河引水邪下走。所以胸腹积水实证者,常常少不了葶苈子。古人在《十剂》提到,泻可去闭,"葶苈大黄治属也。原来像葶苈子、大黄这些苦寒之药,一方面泻血中闭塞,一方面泻气中闭塞。葶苈子从肺开始泻痰水,肺气降,通调水道,水邪下注膀胱。膀胱打开,排出体外。而大黄是从中焦胃肠开始泻,走的是谷道。阳明胃气降,则诸经之气随之而降。大黄它开的是肠道谷物下行之通路,所以承气汤里用大黄。而葶苈子开的是水道,所以陷胸汤里有葶苈子。故积聚寒热,因为水饮堵塞来的,用葶苈子,葶苈子善治一切水饮所结之疾。然寒热积聚从饮食来的,必须用大黄,大黄善于破开一切谷物积聚。所以我们可以把葶苈子理解成海军,把大黄理解成陆军。可见葶苈子,它是泻肺利小便,治疗水肿胀满、痰饮咳喘之要药。然而这味药泻可以去闭,又极苦极寒,有泻无补,若不是真的有积聚挡道,不要轻易去用。因为它走而不守,对于脾胃虚弱、正气不足者,更应该慎用之。毕竟有病则病受,无病则人受。故《本草思辨录》里说,大黄泻血闭而下热,葶苈子泻气闭而逐水,凡水气坚留一处有碍肺降者,葶苈悉皆主之。唯泻肺容易伤到胃,所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必须与大枣辅佐之。这就像你有了猛将后,必须还要有一个参谋辅助。这样攻守兼备,才是组合之妙。大家学习葶苈子要和桑白皮对比,因为它们两个都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都能够引肺部水热从膀胱小便而消。所以对于水饮内停,肺部胀满喘息,或者小便不利,身体浮肿,它们常合用。但是葶苈子的程度重一些,泻以开闭的力量强一些,更能够攻逐水饮。而桑白皮更偏重于清泻肺热,所以咳痰黄稠者用它。而桑白皮味甘寒,不像葶苈子苦寒,所以药性较缓,小孩子也可以用。我们提到泻白散时就会讲到桑白皮配地骨皮,专门以皮走肺,治小儿肺热咳喘特效。大家以后学习药物,要懂得对比。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究竟我是要重剂起沉疴,还是要四两拨千斤。这就需要你对药物力量强弱能够拿捏得准。需要开山凿河时,我们就用葶苈子;需要疏通沟渠时,我们就用桑白皮。体虚身弱者,水饮留热,我们用桑白皮;体实壮满痰浊壅盛者、我们用葶苈子。古书上说,你如果知道标本缓急先后,那么你就有捷径了。所以你对每一味药的拿捏都要能够尽量到位,它在体内怎么走,走的速度是怎么样,究竞是像计程车那样轻快,还是像装甲车那样威猛,你心中要有底。这样才能够根据临证需要而调遣运用之。以后讲到一些药物时,大家就要注意用些比较鉴别思维,就像你去商场买东西一样,你要知道去看性价比,去货比三家,看看哪种款式最适合自己需要。古方医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mr/9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六味中药,凉血利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