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03/4753196.html

阻塞性肺气肿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范畴,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其病理基础为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壁和肺实质的慢性炎症及结构改变,最终导致气道管腔狭窄和进展性的气流阻力增加。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诸如“咳嗽”、“喘证”、“痰饮”、“肺胀”等病皆有相关论述,尤与肺胀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情演变及其预后转归诸方面关系最为密切。

一般而言,肺胀初期病位在肺,中期影响至脾,后期累及心、肾。其病理因素涉及风、痰、瘀、热、水、湿、浊毒等,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型以气虚血瘀痰阻最为常见。在治疗上,以分期(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论治为纲,按证候表现特点分型论治,临床收到较好疗效,现就其用药辨治情况简述如下。   

一、风热犯肺,肺失宣肃

此型常见于copd急性发作初期,多由外感风热之邪诱发。症见咳嗽气促,喘逆胸闷,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常伴恶风身热、头痛口渴、鼻流黄涕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肃肺化痰。方选桑菊饮合麻杏石甘汤,药如桑叶10g、桑皮10g、菊花10g、杏仁10g、连翘12g、炙麻黄6g、生石膏30g、桔梗6g、前胡10g、牛蒡子10g。   

二、痰热壅肺,气阴两伤

此型多见于copd急性发作期,反复发作者易合并肺痈(支气管扩张)。症见喘息胸闷,咳嗽气短,痰多质黏色黄,咯吐不爽,或有腥臭味,或痰中带血,伴口干便秘,心烦失眠,乏力懒言,舌质红,苔少或薄腻,中有剥脱,脉细滑或滑细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平喘。方选小陷胸汤合清气化痰汤加减,药如全栝楼30g、黄芩10g、清半夏10g、桃仁10g、杏仁10g、枳实10g、知母10g、贝母10g、漏芦10g、连翘10g、山栀子10g、南沙参10g。若痰黄如脓或有腥臭味者,多为合并肺痈表现,可酌加芦根15g、茅根15g、生苡仁30g、鱼腥草30g、败酱草15g、蒲公英15g以清热解毒,化痰消痈。   

三、痰湿蕴肺,气虚血瘀

此型多见于copd急性发作期之后,咳喘较前明显减轻,但仍痰多,常因痰而嗽,痰出咳平,色白或呈灰色,质黏腻或稠厚成块,伴胸闷脘痞,呕恶纳呆,神疲体倦,大便时溏,舌质淡暗,苔白腻,脉细滑或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咳。方选平胃二三汤(平胃散、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药如苍白术各10g、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15g、厚朴6g、苏子梗各10g、炒莱菔子10g、炒枳壳10g、白芥子6g。   

四、阴虚血瘀痰凝

此型常见于copd缓解期,症见喘息气短,咳嗽痰少,色白或黄,质黏难咯,伴口燥咽干唇暗,形体消瘦,身热心烦,夜寐欠安,舌红或暗红,苔少或苔腻,脉细滑数。   

治法:养阴清热,和血化痰。方选金水六君煎加味,药如当归15g、熟地(砂仁拌打)15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金沸草10g、知母10g、贝母10g、海浮石10g、炙杷叶10g、丹皮15g、丹参15g。   

五、气虚血瘀痰阻

此型为copd缓解期最常见证型,在肺胀初、中、后期均可见到。症见喘息气短,动则尤甚,咳嗽痰多,色白黏或呈泡沫,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伴口唇暗淡,脘痞纳呆,倦怠乏力,舌淡暗,苔薄腻或白滑,脉细滑。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平喘。方选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药如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桃仁10g、杏仁10g、炒苡仁30g、防风6g、当归10g、桔梗6g。   

六、气阴两虚,痰瘀阻络

此型常见于copd缓解期,症见喘憋心悸,动则尤甚,咳痰量少,质黏难咯,唇甲紫绀,心烦失眠,声低气怯,少气懒言,口干便秘,舌嫩红或淡暗,苔少或薄腻,中间剥脱,脉沉细或细涩。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选生脉饮合旋覆代赭汤加减,药如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0g、清半夏10g、南北沙参各15g、知母10g、贝母10g、炙杷叶10g、当归10g。   

七、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此型常见于重度copd合并右心衰竭,症见喘促心悸,不得平卧,咳痰清稀或呈泡沫,面浮肢肿,畏寒尿少,脘痞纳呆,面唇青紫,舌淡胖质黯,苔白腻或水滑,脉沉细。   

治法:温阳健脾,泻肺利水。方选真武汤合桑苏桂苓饮加减,药如制附片10g、桑白皮10g、苏子10g、葶苈子10g、桂枝10g、猪茯苓各15g、白术10g、泽兰10g、泽泻10g、赤芍10g、益母草30g。   

八、肝肾阴虚,痰蒙清窍

此型常见于重度copd合并呼吸衰竭,症见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甚或昏迷,或躁烦谵妄,肢体瞤动,舌质暗红或红绛,舌体瘦小,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柔肝熄风,涤痰开窍。方选一贯煎、菖蒲郁金汤合涤痰汤加减。药如生熟地各15g、山萸肉20g、玄参10g、菖蒲10g、郁金10g、清半夏10g、胆星6g、茯苓10g、竹茹10g、枳壳10g、酒军6g。   

综上所述,阻塞性肺气肿辨证以本虚标实多见,本虚以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为主,标实则以痰、瘀、风、热为著。急性发作期治疗当遵急则治其标治则,缓解期则要标本兼治,虚、痰、瘀等同调。至于重度copd合并右心衰竭或呼吸衰竭者,更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快控制症状,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中医经验方、偏方:

[方一]

  橘红10克,米粉克,白糖克。橘红研细末,与白糖和匀为馅;米粉以水少许湿润,放蒸锅屉布上蒸熟;冷后压实,切为夹心方块米糕,不拘时酌量食用。本方燥湿化痰,理气健脾,适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肺气肿,此种肺气肿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方二]

  生石膏30克,杏仁泥10克,冬瓜仁20克,鲜竹叶lO克,竹沥20—30克。将生石膏、杏仁泥、冬瓜仁、鲜竹叶(洗净)共入砂锅煎汁,去渣,再分数次调入竹沥水,日分2叫次饮用。

  本方宜泄肺热,化痰降逆,适用于痰热结肺所致的肺气肿。此种肺气肿的特点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或夹血色,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苔黄或腻,脉滑数。

[方三]

  黄芪30克,白术20克,茯苓30克,乳鸽1只。将乳鸽(未换毛的幼鸽)浸入水中淹死,去毛和内脏,放人炖盅内,加适量水,再人黄芪、白术、茯苓(洗净),置于蒸锅内,隔水炖熟,加少许食盐,味精。在正餐时食用,每天一次。

  本方益肺止喘,适用于肺虚所致肺气肿。此种肺气肿的特点为喘促,气短不足以息,语气乏力,苔白滑或腻,脉细软。

[方四]

  党参10克,黄芪9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半夏各6克,陈皮12克,苏子、莱菔子各9克,白芥于12克,大枣10枚。将大枣、陈皮除外,其余各药熬汤,除药渣,将其汤煮大枣和陈皮,开锅10分钟后,吃大枣,喝汤,去陈皮。

  本方健脾益气,化痰平喘,适用于脾虚所致肺气肿。此种肺气肿的主要特点为喘促,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痰多质稀,四肢倦怠,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或薄腻,脉细软。

[方五]

  核桃仁50克,萝卜子(研粉)、冰糖各10克。

  将冰糖先熬化,再加入上药拌匀,制成糖块,每日时时含化。

  本方补肾平喘,适用于肾虚久喘。此种肺气肿为咳喘日久,短气息促而难以接续,动则大甚,痰吐起伴,伴有腰膝酸软,脉微细。

[方六]

  黑苏子、陈皮、半夏、当归、厚朴各9克,沉香末(冲)、肉桂各2.5克,前胡、杏仁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除疲降气,适用于肺气肿。

[方七]

  黄芩、瓜蒌仁、半夏、胆星、橘皮、杏仁泥;枳实、姜竹茹各9克。

  水煎服,1日l剂,早晚服。

  本方清肺化痰,运用于痰热所致的肺气肿者。

[方八]

  沙参12克,麦冬、五味子、杏仁、玉竹、贝母各9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本方补气生津,适用于气津两伤所致的肺气肿。

[方九]

  熟地、山萸肉、五味子各9克,肉桂2.5克,补骨脂、胡桃肉各9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补肾纳气,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肺气肿者。

[方十]

  苏子10克,白芥子9克,莱菔子10克,山药60克,人参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本方扶正祛邪,降气化痰,适用于痰涎壅盛所致的肺气肿。

[方十一]

  莱菔子适量,粳米2两。将莱菔子炒熟后研末,每次取1卜15克,同粳米煮粥。本方化痰平喘,行气消食。适用于咳嗽多痰,胸闷气喘,不思饮食,嗳气腹胀之肺气肿。

[方十二]

  粳米60克,川贝5—10克,砂糖适量。先以粳米60克,砂糖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调人川贝母极细粉末5—10克,再煮二三沸即可。温热服食。

  润肺养胃,化痰止咳。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等症。

[方十三]

  射于10克,麻黄、白芥子、莱菔子各9克,苏子10克,皂荚12克,旋复花、紫菀、款冬花各10克,半夏、杏仁各9克。若外感风寒,痰从寒化,寒重于饮而咳重于喘者,加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白芍、甘草;饮重于寒并兼有郁热而喘重于咳者,加厚朴、石膏、细辛、干姜、五味子;饮寒并重而喘咳并重者,加生姜、细辛、五味子、大枣;外感风热,痰从热化,热重于饮者,加石膏、生姜、大枣、甘草;饮重于热者,加细辛、干姜、五味子、白芍、石膏;饮热并重者,加厚朴、石膏。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肺气肿,其临床主要症状如: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方十四]

  黄芩、桑白皮、金荞麦各10克,杏仁、半夏各9克,款冬花12克,苏子、贝母、黄连、山栀各9克。若痰多而粘稠,加瓜蒌、射干、海蛤粉;痰涌便秘、喘不能卧,加大黄、风化硝、葶苈子;身热甚加生石膏、知母;口渴咽干,加天花粉、麦冬;咯痰气腥,配鱼腥草、冬瓜子。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清泻痰热,降气而喘,适用于痰热结肺所致的肺气肿,其主要临床症状如: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或夹血色,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苔黄或腻,脉滑数。

[方十五]

  党参9克,黄芪10克,沙参、麦冬各9克,熟地10克,五味子、桑白皮、紫菀各12克。若短气喘促明显,加冬虫夏草、钟乳石、甘草;喘逆、咳痰稀薄,去桑白皮,加款冬、钟乳石;恶风自汗明显,加白术、防风;动则喘甚,加山萸肉、胡桃肉;食少便溏、腹中气坠,加升麻、柴胡,同时重用黄芪、党参;呛咳烦热、苔少舌红,加玉竹、百合、石斛、诃子。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益气养阴,舒肺止喘,适用于肺虚所致的肺气肿,其主要临床表现如: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痰稀色白,自汗畏风,经常感冒,舌质淡红,脉细弱;若呛咳痰少质粘,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色潮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十六]

  熟地10克,山萸肉12克,山药15克,紫河车6克,胡桃肉、补骨脂各9克,鹿角片6克,肉桂9克,附子6克,五味子9克。呼多吸少者,加紫石英、沉香、磁石、五味子、冬虫夏草;喘甚加服参蛤散;咳吐粘痰者,加苏子、半夏、茯苓、橘红;喘咳眩悸、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加茯苓、白术、白芍;面赤如妆、虚烦,加龙骨、牡蛎,平时常服紫河车粉、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面红烦躁,舌红苔少,加麦冬、当归、龟板胶。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补肾纳气平喘,运用于肾虚所致的肺气肿,其临床主要症状如:咳逆短气、痰多、面足浮肿、形体消瘦、脉细弱、舌质淡。

[方十七]

  五味子克,鸡蛋10个。将五味子水煎半小时,冷却,放入鸡蛋,浸泡10天后,每晨取1个,糖水或热黄酒冲服。

  本方适用于肺气肿症。

肺气肿中医治疗:

〈一〉治疗原则   

(1)宣肺平喘,消痰止咳,通气活血,散结复弹,修复气道炎性病灶,消除气流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以治标。   

(2)温阳固本,整体调节,增强机体适应性调节以治本。

〈二〉分型治疗(辨证施治)   

(1)风寒外感

  主证:咳喘并作,痰白而稀,恶寒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散寒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三拗汤加减炙麻黄生甘草各6克光杏仁半夏各9克细辛3克   (2)痰浊壅肺

  主证:气喘咳嗽,痰多粘稠,咳而不爽,胸闷痛,苔白腻,脉滑。   治法:祛痰平喘

  方药: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陈皮半夏白芥子莱菔子各9克茯苓12克甘草厚薄杏仁各6克   

(3)肺喘

  主证:喘促短气,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自寒畏风,咽喉不利,面红口干,舌质淡红,脉细软而弱。   治法:益气养阴定喘

  方药:生脉散加减人参玉竹桑白皮各9克麦冬南沙参黄芩各12克五味子6克紫苑黄芪黛哈散各15克   

(4)肾喘

  主证:咳喘日久,动则喘甚,形疲神惫,汗出面清,肢冷腰酸,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

补肾

纳气   方药:肾气丸加减附子山萸肉丹皮泽泻人参补骨酯各9克肉桂3克地黄12克茯苓15克五味子6克

肺气肿的自我按摩大法:

肺气肿患者生活中要清淡饮食。如果脾胃不好,建议经常煮食百合加八宝粥以补脾益肺。此外,中医内科有肺病以肝论治的经典理论,平时患者可以加服六味地黄丸以协助补益肝肾,效果更佳。

1、刮痧配合穴位贴敷

  刺激关键穴位:定喘穴、肺俞穴(图)。

  定喘穴位于第七颈椎脊突下旁开0.5寸处,左右各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颈后部可以摸到一个最高的“大鼓包”(即第七颈椎),“鼓包”下面左右各旁开1厘米即是。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厘米处。

  家人帮助患者,先把一枚一元硬币清洗干净,将姜和大蒜捣烂,蘸上汁水儿刮拭定喘、肺俞二穴,刮约10下,见到皮肤发红发热便可停止,将捣烂的姜蒜泥分成四份,贴敷在左右定喘、肺俞穴上,用纱布加胶布固定于皮肤上,两小时后取下。最好每周一次。尤其在三九和三伏天,每“伏”第一天和每“九”第一天一定要贴敷。可以有效地预防感冒、哮喘,治疗肺气肿。

2、食疗

  建议患者经常食用山药炖乌鸡,有条件可加黄芪、党参。进入秋季即可开始食用,每周吃一次即可。平时多喝菊花茶(杭白菊最好)、秋梨膏,对缓解病情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3、药物保健

  在经济条件允许下,患者可以食用冬虫夏草。在中药中,对肺气肿治疗效果最好的就是冬虫夏草,但费用过高,医院内科医生指导下服用“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等虫草发酵菌丝制剂,能够见到显著疗效。

4、体育运动

  治疗肺气肿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建议患者每天进行小强度的体育运动,以不出现喘促为度,如散步、太极拳等。

5、药浴

  (1)药浴处方:生麻黄30克,桑白皮30克,杏仁20克,生半夏50克,罗汉果50克,全瓜萎50克,前胡50克,白附子50克,陈皮30克,桂枝克,白藓皮50克,生甘草20克。

  (2)药浴用法:上述药水煎去渣取液2毫升左右,分为5份,每份再加清水3升左右,倒入专用袋内或盆、桶中,浸泡双下肢(双足),温度43℃左右为宜。每次浸泡时间依发汗程度而定,每天1~3次,每次间隔3~7小时,1份药液可用3天,15天为1疗程。注意每次药浴宜加入少量低度白酒(10亳升左右)。

  (3)治疗效果: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还可改善和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以及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性,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和提高肺功能,还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你可能还想看:?

1.震惊医学界!一味中药48小时杀死98%癌细胞,已被临床证实!

2.中医失人心,原来毁于中药!一个奸商的悔过书:75种常见中药材造假揭秘!

3.落地了!村医公卫补助终于落地,这地方村医人均补贴5.2万元!

4.执业医师笔试环节,是机考还是纸笔?一年两试考区有哪几个地方?

5.可怕!无证行医还要纳入刑法!卫健委最严巡查来了,上海、青岛、福建、济南...多地已中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mr/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