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的见识与生活水平水涨船高,过去鲜有人踏足的深山老林反而成了“藏宝地”,农民随手摘下来的东西,一不小心就成了抢手货我们熟知的桑树上,就生长着一样少有人知的宝贝。

有人在野桑树上发现了这东西,摘下后卖给药店,药店老板竟开出千元每斤的高价桑树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七千年前。传说炎黄两帝时期,嫘祖最先种桑养蚕,而后百姓学会了使用蚕丝织布,中国丝绸文明由此开始。当然,桑树的经济作用远不止养蚕。

桑树浑身都是宝,树根、树叶、树皮、果实均可入药。中国吃货云集,什么食物都能变着花样搬上餐桌。桑树叶可制茶,使用烘焙后的桑树叶煮茶,茶汤清香,入口甘醇。此外桑树叶还能炒菜,什么桑叶炒鸡蛋、桑叶炒豆腐,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中国大厨们炒不了。

桑树木质坚硬,可用于制作床铺、桌椅和柜子的常用家具,由桑树制作的家具十分耐用,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桑树木材本身颜色温润又有质感,十分受欢迎。使用桑树制作家具,比其他木材家具更环保一些。

这种树生长周期短,木材更新快,不挑种植环境且十分常见,是非常优秀的可持续利用木材资源。桑树还有绿化功能,净化环境方面表现优异。即便在城市里,桑树也不少见,桑树枝叶茂盛,既有观赏价值,还能吸尘净气。

桑树果实可食用,也可入药、泡酒、酿醋。桑树果实学名叫桑葚,吃起来酸酸甜甜,将桑葚榨汁也别有一番风味。桑葚经过不同的发酵加工工艺后,就成了果酒和果醋。桑树皮可做造纸原料,不过树皮最贵的部位是粗糙表皮下的桑白皮,是一味很珍贵的中药药材。

以上说的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用途,然而桑树上还长着一样东西,是真正价值千金的宝贝桑黄并非是树干自己长出来的组织,而是一种寄生在桑树上的菌类。无柄,菌盖呈马蹄形或半球形,摸起来像木头,呈现暗灰色、浅褐色,年份越老颜色越深,几十年的老桑黄甚至是黑色的。

野生桑黄不多见,也不易采摘,需要带着凿子锤头一类的工具,才能将其从桑树上敲下来。过去,农民们对桑黄了解不多,采摘回去后发现桑黄不能像蘑菇一样煮着吃,干脆就当作柴火烧掉了。

直到有农民发现了桑黄的效用,且售价昂贵后,这才对桑黄另眼相看。有些人会将桑黄与灵芝混为一谈,虽同为中药材且寄生在木头上,但二者之间并无关联。桑黄虽不如冬虫夏草出名,药用价值一点也不比后者差。

真正的桑黄售价昂贵,十年份的单斤售价超过千元,五十年份往上走的极其罕见,经常有价无市。半圆形的桑黄像人耳朵和蘑菇,也被叫做桑耳、桑黄菇。因产量稀少,价格高昂,有人将桑黄类比成黄金。

桑黄知名度不高,使用历史却很悠久。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发现了这一味药材,并记载在医中。《神农本草》上就有对桑耳的介绍,桑耳又被列为药材中的上品,与人参、灵芝、鹿茸等并驾齐驱。可惜的是,桑黄一直游离在主流中药材之外,药用价值高却不受重视,就连系统的培育技术,也是在二十世纪末期才出现。

此后,桑黄终于不是千金难买的药材,人工培植桑黄价格更低廉,桑黄走到了大众面前。人工桑黄售价一路走低,对比之下野生桑黄越来越昂贵。许多人意识到野生桑黄的价值,大量采集野生桑黄。然而野生桑黄生存条件苛刻,只条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桑树寄生,年轻桑树它们看不上。

也难怪过去只在深山老林才能看见桑黄,寻常人家少有种上百年桑树的野生桑黄一但被采摘后,需要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重新长到适合采摘的大小,生长速度远不及人类采摘速度,现如今很难在野外发现桑黄。如果你在市面上看到打着野生旗号,高价贩卖大量桑黄,十有八九都是以次充好的冒牌货。

有好奇的朋友可能要问,桑黄经济效益这么高,自己种植可不可以。就目前而言,并不推荐普通人家种植桑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套路不适合用在桑黄身上,桑黄与茶酒有天壤之别,它不能当作日常消耗品使用,很难被大众注意到。

也就是说,桑黄的销路很窄,即使熬过了前期的种植问题,销售也是一大阻碍。桑黄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条,不像其他作物只要种了就有靠谱的渠售卖。种种因叠加起来,导致桑黄种植风险极高,很容易竹篮打水。桑黄变现的最好办法,就是效仿前人在深山老林里碰运气,万一挖到年份足的野生桑黄,就是一笔天降横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gbaipi.com/sbpgx/11702.html